要点一:摸清底数,先易后难
社工在前期要对本辖区内所有学校的情况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掌握学校性质(公办或民办)、层次(高校、中小学、技校、幼儿园等)、数量、所处位置、学生概况、学校与机构(或者社工站)的关系等各方面信息,做到底数清楚。在此基础上可以筛选出其中需求较大、相对容易接触的学校。
要点二:自上而下,同岗对接
如果社工接触到的只是学校的团委老师或心理老师,即使他们很希望社工进驻服务,可他们并不具备决定权,所以社工还是要争取和学校领导直接面谈沟通。首次对接学校,建议至少由中心副主任以上级别的管理人员亲自前往学校对接学校级长以上老师(包括团委书记、德育主任/ 书记、学工处负责人、副校长、校长等),初步沟通驻校事宜。选择这样对接的原因有以下几个:首先,中心管理层亲自洽谈能让学校看到社工对驻校服务的重视和对学校领导的尊重;其次, 管理层一般是资深社工,具有较多的“谈判”经验,同时还有一定的决定权,能够和学校当场确定初步合作事宜。当然,社工前往学校洽谈之前最好能够带上一份初步的驻校方案进行服务推介,这样成功率会更高。
要点三:巧妙借力,顺势而为
如果学校对社会工作服务完全不了解,社工也没办法直接找到学校相关领导,或者学校表示拒绝但学生又有相关需求,那么可以考虑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一方面,寻求政府相关部门支持。可以恳请相熟的街(镇)社会事务办、教育局等与学校有密切关系的部门领导安排一次社工和学校领导的见面。笔者服务过的社工站就曾在街道领导的帮助下邀请辖区内所有公办中学校长前往社工站开了一次社工服务推介座谈会。社工站精心准备了服务介绍、成功案例展示,让学校领导了解社工服务内容和目的,当场就有几个学校负责人表示希望社工也能前往自己的学校开展驻校服务。
另一方面,寻找关键个人或组织引荐。所谓关键个人或组织,就是与学校联系紧密的人或组织。社工站的服务群体中可能就有学校的老师、某位跟学校关系密切的社区达人或者本身就是学校家委会成员,抑或是和机构合作的组织中有一些跟学校有紧密联系的人,社工可以通过他们的引荐,提前准备好方案与学校洽谈。
要点四:展示案例,消除顾虑
通常学校不愿意社工进驻开展服务是因为有很多顾虑,社工如果能提前了解学校的顾虑,并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进驻自然就容易多了。
例如,目前还处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很多学校对外部来人管理较为严格,这时社工可以和学校强调全体社工在驻校服务前都会进行核酸检测,来打消学校顾虑。有的学校可能还会认为,其他学校都没有社工,我们也不要搞了,安安稳稳做好教学工作就好。那么,社工就可以从政策上讲起,向其介绍有相关文件要求有条件的学校开设青少年驻校服务。同时,社工还可以使用对比法,提前准备一些在其他学校驻校服务的案例,并且向学校展示服务效果较为突出的服务,引起学校领导的兴趣。比如,“××学校我们早就进驻了,服务开展得还不错,最近又开了××活动,反响很好。”学校领导看到其他学校都勇于探索,而且效果还不错,自然也会动心。
其实,学校不愿意社工进驻服务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不了解社会工作服务,甚至对社会工作存在误解,那就需要社工在平时的服务中积极主动宣传,努力和各利益相关方建立良好的关系,提高社会工作的认知度和美誉度,让社会工作服务推进更加顺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