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之所呼,政有所应;民之所望,施政所向。近年来,临沂市兰山区民政局把镇(街道)社工站建设作为充实基层民政力量、为群众办实事的要事来抓,将社会工作与民政工作深度融合,持续推动社工站朝着“有场地、有服务、有品牌、有成效”方向发展,在“资金整合、服务定位、日常管理、聚集成效”等方面下硬功夫,让社工站成为民政综合服务的平台,切实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米”。
一、高位谋划,把基层民政服务项目“合”起来
兰山区民政局打破民政工作业务藩篱,在镇(街道)集中打造社工站这一民政综合服务平台,通过加挂牌子、设置不同功能区、委托社工机构运营服务等方式,将社工服务深度嵌入基层民政工作,与其他业务一体谋划、融合推进,承担社会救助、养老服务、社区社会组织培育、未成年人保护、志愿服务等工作任务,争取社工站建设的最大公约数,弥补基层民政力量不足的短板,促进民生保障从“兜得住”向“兜得好”“兜得牢”转变。目前已投入建设资金超过500万,建成集基层治理、协商自治和公共服务为一体的区级社工总站1处、10个街镇级社工站,80个社区社工站,配有100余名专职社工开展各类服务。
二、高标融合,将基层民政服务资金“统”起来
兰山区民政局聚焦民政服务对象,统筹整合民政领域“项目、资金、人员、信息、服务”,用于社工站建设和发展。明确以民政重点关注人群为服务对象,开展特困入户访视、养老护理、兴趣培养、社区社会组织培育和志愿者挖掘等工作,自社工站成立以来,已累计开展服务2300余场、服务人次61500人。通过政府支持+社会投入形式开展公益创投项目大赛,每年投入约30万元支持超过20个微公益创投项目在全区范围落地实施,组织动员2000余人参与到民政服务当中。在东北园、曹王庄、东苗庄等社区建立“社区发展专项基金”,探索“政府+基金会+社会”的运作方式,引进“山青社工”专业队伍,形成“社区+社工+志愿者”的服务模式,在社区支持下,社工提供专业化服务,培育和引导志愿者参与到民政服务对象的基础服务当中。
三、高效赋能,让基层民政服务“亮”起来
兰山区民政局在制度体系、组织架构、标准规范、成效评估等各方面一体推动、齐头并进,围绕基层民政工作统一制定社工站服务内容和服务规范,编制服务清单,提高社工服务的专业化程度,引导社工站科学有序地关注辖区民政服务对象;将民政协理员、儿童督导员和儿童主任等基层民政服务人员融入社工站,汇聚合力,联动社区、社会组织、社区志愿者等社会力量共同为居民服务;聚焦“五为”和基层治理、社会事务等重点任务,创新开发“e起助”社会救助品牌,打造困境儿童关爱“天下无孤”、养老服务“情暖夕阳”、志愿服务“志愿沂蒙、首善兰山”及社会组织服务“爱心链、链无限”等具有兰山特色的民政品牌,形成社会工作综合服务体系,促进为民服务集约化。2023年以来,全区各级社工站建立社会救助、养老、儿童、残疾人等各类档案1500余份,累计入户走访、政策宣传、困难帮扶超过2.1万余人次,开展困难群众救助、爱心助老、儿童关爱、防汛救灾等特色活动2000余次,通过小特色、融合式的服务,促进民政大系统的发展,聚沙成塔,不断提升基层民政工作质效,激发基层社会治理活力。
临沂市兰山区民政局
张琦 迂金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