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案背景
(一)基本资料
服务对象:晓阳(化名)
生理:男,25岁,身体残疾,但性格活泼开朗。
心理:服务对象身体残疾,心理还是渴望能够学习知识,弥补童年无法上学的遗憾 。
社会:该服务对象已成年,希望自己以后在不依靠父母的情况下可以自力更生,能为社会贡献微薄的力量。
(二)个案来源
驻站社工在走访调研过程中,接到了服务对象母亲的求助申请。
(三)背景资料
服务对象晓阳患有脑瘫并有肢体一级残疾,右手肌张力过高、双腿肌肉萎缩变形,平时只能依靠改造的自行车辅助行走,不认识字,无法上学、无法工作。父母通情达理,服务对象也很外向活泼,与邻里相处融洽。小阳一家6口人父母务农,有一个哥哥、一个弟弟,家庭关系融洽,哥哥已经结婚,哥哥和嫂子一周回家一次,回家时会帮小阳带喜欢吃的零食和饮料,弟弟在物流公司上班,休班在家期间会教小阳认识数字和简单的汉字,全家把小阳的生活照顾的很好。
二、需求分析
服务对象内心渴望能够学习知识,弥补童年无法上学的遗憾;服务对象由于肢体残疾,上肢右手肌张力过高、双腿肌肉萎缩变行需要去康复机构做康复训练;服务对象非常积极向上,想学习一份技能,找到一个合适的工作,不想一辈子只依靠父母,只有自己成长独立才能有能力照顾自己,以后能为社会贡献微薄的力量。
三、服务目标
1.社工定期探望服务对象,建立联系,给予支持和鼓励。
2.社工对接到一位残友与服务对象相伴并主动捐赠电子书,让服务对象利用简单工具来识字。
3.社工链接康复机构为服务对象进行康复评估并进行康复治疗,链接银行为服务对象办理医保卡开通业务,解决服务对象的治疗费用。
4.链接社会资源,多元参与,为服务对象提供更加专业的社会服务。
5.社工将持续关注服务对象康复情况,与服务对象进行线上线下互动交流,让其感受到关怀与温暖。
四、服务实施
社工站社工在接到服务对象母亲的求助信息之后,立即通过入户调研了解到服务对象脑瘫并有肢体一级残疾,平时依靠改造的自行车辅助行走,有简单的自理能力。社工考虑到服务对象的需求,首先从志愿者队伍里面对接到一位残友主动与其结成帮助小组,对方主动捐赠电子书,让服务对象可以利用简单工具来学习识字。
其次,社工链接资源,对接潍坊市培育中心一家人公益机构对服务对象进行康复评估,通过评估发现服务对象去康复机构坚持康复对其有很大的帮助,并为其制定了康复计划,随后社工陪同服务对象及家人到康复机构为其安排好住院事宜。
第一疗程康复结束后,社工及时跟进服务对象初期残疾康复治疗成效,通过面对面交流,社工观察到服务对象现阶段肢体功能性障碍程度与未接受康复治疗之前相比较有了显著的转变,服务对象能够在不借助外力支撑的情况下实现独立正常坐立,且自理能力得到大大地提升。社工与其家人也进行了深入的沟通,耐心地倾听他们诉说服务对象近期的残疾康复治疗状况以及生活情况,其家人告知社工服务对象在心态上变得积极和乐观,也更愿意与家人交流自己在康复机构的经历,甚至不时会与家人打趣,一家人的生活也变得更加其乐融融。
五、评估总结
(一)服务对象方面
因为是服务对象本人的意愿,所以社工同服务对象建立关系很顺利。服务对象主动向社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需求,希望得到帮助。社工对服务对象的想法给予支持和鼓励,并根据服务对象实际提出解决方法,服务对象很感谢社工的陪伴和支持。
(二)社工方面
在个案的工作过程中,社工以服务对象的需求为出发点,运用聆听、同感、尊重和接纳,与服务对象建立信任关系。随后发挥社工站的平台枢纽作用,链接多种社会资源,共同参与服务对象的治疗过程,并达到了明显的效果。
六、专业反思
(一)残疾人社会工作是一项整合性社会工作
我国社会学家王思斌在《社会工作概论》中提出,残疾人社会工作是是社会工作者运用社会方法帮助残疾人补偿自身缺陷,克服环境障碍,使他们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享受社会发展成果的专业活动。为实现残疾人及其家庭有尊严、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则社会工作者需要为残疾人服务对象提供综合的专业服务,包括能力成长支持、形成合理的自我认知、就业支持、公共设施服务、医疗康复服务、提供社会保障指引、引导社区参与。
(二)相信服务对象有治愈和自我突破的优势能力
针对服务对象及其家庭的心理压力大、自尊感低、社区归属感弱等的问题,并非社会工作者都能一一为服务对象解决,解决问题的主体永远是服务对象本身,但并非说明无需社会工作者及其他外界力量的支持,而是社会工作者及外界资源陪同服务对象看到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反思不足
提升社会工作者的链接资源、打造专业志愿者队伍的能力。社会工作者始终相信,社会工作者不是万能的,因此,根据服务对象及其家庭提出的提升服务对象能力和照顾者护理技能的需求,需要把发挥服务对象自身能力与链接外在资源相结合,搭建社区支持网络,社会工作者发挥资源连接者的角色,联系康复护理专业知识的组织,向残疾人联合会了解服务对象可以享受的资源类型、就业培训和就业机会、残疾人照顾护理培训资源,但最终难以链接到服务对象所需要的相关资源,因此本服务对象的服务目标无法百分百地实现,更难以取得显著成效。
因此社会工作者需要不断加强链接正式与非正式资源的专业能力,依托民政社工的角色,充分发挥政府福利保障资源,让服务对象平等享受社会发展的成果;同时,针对残疾人的身体情况,为了促进残疾人服务对象更好地参与社区生活,社会工作者需要引导社区居民组建一支专业的志愿者队伍,为残疾人服务对象的日常生活、充分享受参加社区公共活动提供人力资源服务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