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聊城市高唐县采取系列创新举措,着重在抓基础、抓阵地、抓治理等三个方面补短板、强重点、创品牌,以党建工作高质量发展助力社会组织党建与业务工作一体推进,实现了二者的融合互促、双向提升。
一、强基固本,筑牢党建工作基础堡垒。以建立健全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机制为突破点,通过建组织、顺体系、明责任,打造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坚强堡垒。一是加大“双覆盖”力度。坚持经常性组建与集中式组建相结合,利用“双访一行”等专项行动,采取单独组建、联合组建、挂靠组建、行业联建等多种方式,有力推进社会组织党组织组建工作与党建指导员选派工作,确保社会组织党建工作不漏项。截至目前,我县共有社会组织207家,达到一定规模的56家,建立党组织42个,派驻党建指导员106名,实现社会组织党的组织和工作有效覆盖。二是理顺党建工作体系。较早成立社会组织综合党委,在县域内建立了两新工委牵头抓总、社会组织综合党委具体负责、街道社区兜底管理、业务主管单位相互配合的党建工作体制。2022年以来召开6次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推进会,探讨加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思路,解决党建引领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掣肘问题26个。三是压实党建主体责任。明确抓党建主体责任,把社会组织党建列入对各行业管理部门年度基层党建考核重要内容,并与绩效考核、文明单位和文明机关评选等工作挂钩,精准压实党建主体责任。制定出台《关于在全县社会组织党支部开展评星定级活动实施方案》,推动社会组织党支部对标提升、晋位升级,创建一批具有代表性和标杆导向的示范党支部。
二、孵化培育,高标提升阵地服务质效。以党群服务中心迭代升级工作为契机,聚焦提升社会组织服务与孵化质效,打造高标准社会组织党建活动阵地。一是建立服务阵地体系。县级层面建立了县级社会组织发展服务中心,为全县社会组织提供集场地支持、政策咨询、日常辅导、能力建设等多种服务的一站式、全方位公益综合服务平台。镇街层面建立社会组织服务站,推动镇街社会组织沟通对话、互动交流,共同探索出符合居民需求的社会工作服务模式。目前共有8家社会组织入驻社会组织发展服务中心,开展54次交流活动,为社会组织解决问题、提供服务224次,实现服务、孵化、党建三频互融互促。二是充盈常态化阵地服务供给。依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和小区红旗驿站,在进行迭代升级工作时统筹考虑社会组织需求,科学规划布局场所,开放议事、活动场所供社会组织依需便捷使用,链接民政部门数据接口,打造智能化、数字化服务阵地,为社会组织提供帮办代办、政策解答等服务875次,有效解决社会组织发展难题。三是加大线上阵地建设力度。创新“党建+互联网”做法,利用高唐党建微平台、高组君、高唐民政等平台,发布社会组织周报,展示社会组织党建动态,提升线上阵地建设力度与成果。目前已发布周报73期,活动宣传84次,有效营造社会组织党建良好工作氛围。
三、融通融合,服务大局展现担当作为。创新“项目化运行+精准化服务+多元化协作”工作模式,引导社区社会组织参与基层治理,实现社会组织在推动基层治理中的“蝶变效应”。一是项目化运行,激发社会组织活力。聚焦乡村振兴、矛盾调处、文化惠民等基层治理实际需要,结合社会组织专业领域特点,通过开展主题沙龙、交流推介、政府购买服务等形式,以“项目化运行”的方式,推动社会组织不断融入基层治理。去年以来,100余家社会组织、7000余人次参与或认领了社区核酸检测、健康义诊、普法宣传、文体活动策划等项目。二是精准化服务,衔接居民实际需求。深入开展“家园共筑”工程,择优依需选择30余家社会组织入驻17个社区,推动社会组织资源与社区治理需求双向精准对接。聚焦“一老一小”等特殊群体,引导社会组织走进养老机构开展“善行夕阳 德润高堂”主题活动,通过关爱探访建立需求菜单,由社会组织接单提供点对点服务;由高唐一家亲公益协会和青年志愿者协会牵头,对接学校开展知识宣讲、困难帮扶等活动,上半年为135名孤困儿童及68名困难老人发放物资30余万元。三是多元化协作,整合资源持续发展。聚焦促进发展与发挥作用相融合,为社会组织和非公企业牵线搭桥,通过组织联动、队伍联育、平台联建,组织20余个社会组织党组织与32个非公企业党组织结对共建,充分发挥社会组织专业性优势,召开174次联席会议,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57个。实施“社会组织公益伙伴计划”,邀请职能部门、企业单位、基金组织、爱心人士等20余个主体加入,开展协商会、恳谈会55次,共商共谋社会组织发展。
下一步,高唐县将聚焦党建引领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通过提供优质服务,持续推动社会组织焕发新活力、展现新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