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介绍
社区是社会治理的最小单元,也是智慧社会的核心单元,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要“健全城乡社区治理体系”和“提高市域社会治理能力”。当前时代,多元主体参与社区治理是健全社区治理体系和提升社区治理能力重要因素。社区工作作为社会工作三大专业方法之一,它以社区和社区居民为服务对象,能够起到改善社会关系、减少社会冲突,培养社区居民自助互助精神,提升社区凝聚力的作用。
社区的良性发展离不开社区居民的广泛参与,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大桥街道正处于城市化建设之中,鹊华九里居小区作为回迁社区已完成部分居民回迁,社工在前期走访调研中发现居民在“村转居”过程中出现了社区归属感弱、社区认同感低、社区参与度不足等问题,不利于社区的健康发展。针对这个问题,大桥街道社工站采取社区社会工作方法,以优势视角理论为指导,以辖区老年群体为重点服务对象,开展“大桥裁艺社”社区老年人服务,以老年人兴趣活动为切入点,鼓励社区老年群体走出家门,参与到社区活动之中,挖掘辖区老年群体潜能,潜移默化培养社区老年群体社区参与意识,提升社区归属感与认同感。
二、需求分析
(一)居民社区参与不足,邻里关系淡漠,社区氛围缺乏活力
随着社会的变迁与城镇化的推进,村转居社区模式逐渐形成。大桥街道目前正处于城市化进程之中,鹊华九里居小区作为回迁社区目前已完成部分居民回迁。居民的居住环境从传统的村落小院变成社区楼群,原有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及社交网络被打破,居民在意识和思想观念方面并未做好准备,呈现一种被动城市化的局面。居民仍保留原有的村落文化影响之下的社会参与方式,喜欢分散到社区各个角落闲聊,交流方式呈现“小团体”分散式交流,很少参与社区活动,与社区联系紧密度低。在这种局面下,社区居民对社区事务不感兴趣,“小团体”分散式的交流方式也使得大多数居民社交网络仍维持固有状态,难以与融合式社区的新邻里产生交际,邻里关系呈现淡漠状态,居民社区意识薄弱,社区氛围缺乏活力,不利于形成健康的社区关系。
(二)社区老年服务不足,老年居民难以真正融入社区
老年阶段是人生的衰退期,在这个阶段,人的生理组织和认知能力开始出现不同程度的衰退,出现骨质疏松、记忆力下降的各种问题,身体机能退化是老年阶段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社工在前期走访调研中发现,社区中老年人数量众多,且社区缺乏适合老年人活动的公共场所,在社区服务方面也没有适合老年人参与的社区活动。随着经济的发展,虽然社区老年居民物质生活充裕,但生理机能的退化与社区老年服务的不足,使得社区老年居民晚年精神生活单调无趣,难以排解晚年生活孤独感、自卑感与无力感。因此,在生理层面,社区老年群体具有提升身体机能的需求,在心理层面,社区老年群体具有满足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挖掘社区老年群体群体潜能,培养老年群体社区参与意识,鼓励老年群体积极参与社区事务,可以帮助老年人在社区参与过程中消除自卑、无能及无助的心态,建立积极的人生观念,改善晚年生活质量,真正融入社区,走入社区,建设社区。
三、服务目标
以社区中人数占比较高的老年群体为重点服务对象,针对社区老年群体的兴趣爱好,开展“大桥裁艺社”社区老年服务,为社区老年群体提供公共活动空间,搭建社区老年群体沟通交流的平台,鼓励社区群体走出家门,踏入社区,提升社区参与度与认同度。
以优势视角理论出发,在服务中挖掘社区老年群体潜能,强化社区老年群体所具备的优势,培养社区老年群体社区参与意识、志愿服务意识,挖掘潜在的老年社区能人,为日后老年群体参与社区治理奠定前期基础。
四、服务实施
依据前期社区走访调研,明确社区老年群体服务需求后,社工制定“大桥裁艺社”社区老年服务策划,针对社区老年居民兴趣爱好,设定“手工达人,创意相约”老年兴趣活动板块、“制扇至美”老年手工活动板块、“妙笔生花”老年书法活动板块、“朵朵葵花向阳开”老年志愿服务活动板块四个服务板块,以老年兴趣活动为载体,吸引社区老年居民参与,满足社区老年群体精神文化需求的同时,在活动过程中加入社区议题,引导老年群体关注社区事务,鼓励其发表对社区事务的建议,在团体活动与社区议题探讨中潜移默化影响社区老年群体对社区的观念看法,培养老年群体社区参与意识与社区参与成就感,从而实现人与社区的正向发展。
(一)社区调研
开展服务前期,社工在社区内进行社区漫步、走访调研,调查社区基本情况,进行社区分析,绘制社区地图,调研社区老年群体需求,对实际情况进行评估与诊断,完善社区服务策划书,制定本期“大桥裁艺社”社区老年服务招募计划,并结合线下外展招募与线上社区微信群平台发布活动通知,布置符合社区活动的场所,明确本次社区服务的目标与社工专业角色,为接下来正式开展社区服务奠定前期基础。
(二)第一节“手工达人,创意相约”老年兴趣活动
第一节活动主题为“手工达人,创意相约”,社工以老年人感兴趣的手工灯笼制作为切入点,吸引社区老年群体兴趣,在活动中介绍本期社区服务的目的与内容,并向服务对象详细介绍社工站,提升服务对象对社工站的了解与认同,并以“老年居民感兴趣的社区活动”为议题展开社区议事,将服务对象对生活琐事的关注引申到社区共同生活环境,以聊天式的议事方式使服务对象缓解初次参与社区活动的紧张感与拘谨感,并在潜移默化中引导服务对象提升对社区的关注度,为后期社工继续深入开展服务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本次活动服务对象由于初次参与的缘故,对社工虽有初步了解,但仍存在拘谨感,服务对象对手工活动满意度高,并表示愿意继续参与活动。
(三)第二节“制扇至美”老年手工活动
第二节活动主题为“制扇至美”,本次活动的目的为锻炼服务对象手眼协调能力,提升老年群体生理机能,促进社区老年群体彼此的沟通交流,给服务对象提供一个展示自身手工才艺的平台,营造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的积极社区氛围,打破老年群体晚年生活孤独感与无力感,培养老年群体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念,并以老年群体耳熟能详的“传统节日仪式”为议题展开社区议事,社工运用聆听、鼓励与赞美等社区工作技巧,打开服务对象话匣子,使老年群体感受到被尊重与重视,增加老年群体活动参与积极性。
本次活动社工注重采取破冰游戏环节的打造,选取适合老年服务对象的简单、温馨的小游戏,营造放松的活动氛围,打破彼此的拘谨感。服务对象在本次活动中对社工信任度与认同感提升,并顺利完成手工团扇制作。
(四)第三节“妙笔生花”老年书法活动
第三节活动主题为“妙笔生花”老年书法活动,社工在社区调研中发现,社区内部分老年服务对象对书法非常感兴趣,本次活动社工链接书法老师资源,为服务对象讲解书法概念和和硬笔书法的特点,帮助服务对象掌握书写知识,执笔方法,基本运笔规律,并以“社区书法展”为议题与服务对象一起探索书法对于陶冶人生情操的重要性,进而将话题引申到如何提升晚年生活情趣,为下一节老年志愿服务做铺垫。
本次活动社工以服务对象感兴趣的传统文化作为切入点,在脑与手的协作中锻炼服务对象手脑协调能力,弘扬中华传统优良文化,挖掘社区潜在能人。服务对象在本次活动中已不再感到拘谨,已能够自然的融入到社区活动之中。
(五)第四节“朵朵葵花向阳开”老年志愿服务活动
第三节活动主题为“朵朵葵花向阳开”老年志愿服务活动,社工以纸艺向日葵制作为切入点,与服务对象共同探讨向日葵的花语,引申出如何帮助辖区困境儿童的议题,强化老年群体本身所蕴含的道德品质,激发服务对象志愿服务精神,与服务对象一起制作日后准备为辖区困境儿童送去的手工纸艺向日葵。
本次活动社工从优势视角出发,挖掘服务对象志愿服务精神,传递心做良田,善为至宝的中华传统优良文化,引导服务对象参与到社区之中,与服务对象一起传递爱与正能量,在志愿服务之中营造温馨有爱的社区文化氛围,进一步提升服务对象社区责任感,提升社区凝聚力。
五、评估总结
(一)计划实施情况
评估是一个相对的、动态的过程,社区工作本身也是不断发展的过程,本次“大桥裁艺社”社区老年服务工作,社工按照原策划顺利实施了全部服务内容,为服务对象提供了四节社区活动,搭建服务对象交流沟通的平台,满足服务对象精神文化需求,使服务对象走出家门,参与到社区活动之中。
在服务过程中,社工发挥好观察者与评估者的角色,运用真诚、聆听、鼓励等社工实务技巧,根据服务对象的实际参与情况与表现,及时调整服务内容的不足,为服务对象提供合适的服务。
(二)目标完成情况
整体而言,本次“大桥裁艺社”社区老年服务工作较为圆满,社工通过问卷法、访谈法收集服务对象反馈意见,服务对象表示对本期社区服务满意度高,认为活动内容有趣,愿意继续参与到社区活动之中,并在活动中结交到新的朋友,社交网络得到拓展,并且对社区志愿服务兴趣提升,愿意尽自己的力量参与到社区建设之中,对社工站信任度与认同度提升,愿意在未来继续参与社工站服务。

六、专业反思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化的不断推进,社区已成为现代社会中人们生活、工作、学习、休闲等活动的社会实体,社区具备区域性、共生性、聚集性、多样性的特征。社区工作作为社会工作三大专业方法之一,无疑在社区治理中占据重要地位。老年群体作为社区主要群体之一,在社区建设中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激发社区老年群体社区参与意识,使老年群体扮演积极的社区角色,
社工要发挥好自己在社区工作中的专业角色,做好使能者、倡导者的专业角色,整合社区资源,为服务对象提供服务的同时,引导服务对象关注社区、参与社区事务,提升服务对象社区参与意识,提升社区凝聚力。
本次社区服务以社区中数量占比较高,且空余时间较多的老年群体作为重点服务对象,以社区老年群体感兴趣的活动为载体,让服务对象走出家门,参与到社区公共活动之中,扩展社区老年群体社交网络,满足服务对象精神文化需求,帮助服务对象加快对社区环境的适应,提升服务对象对社区的认同感与归属感,增强服务对象与社区联系的紧密度,为日后服务对象参与到社区治理中奠定前期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