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山东省社会工作联合会!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行业要闻

首页 > 动态 > 行业要闻

研究 | 党的社会工作是何概念?人才队伍如何建设?
发表时间:2023-12-29     阅读次数:     字体:【

党的社会工作是中国式现代化中的社会建设篇章,是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作为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政党,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与社会紧密联系的重要形式之一是党的社会工作。党的二十大对社会建设做出的系列重大部署,赋予了党的社会工作时代性使命和职责,更为加强党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赋予了新的要义、指明了建设方向。



准确把握党的社会工作特质要求,明确人才队伍建设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国之大,也有大国之重。千头万绪的事,说到底是千家万户的事。”这“千家万户的事”,包括广大人民群众的民利民生,也涵盖了社会结构组成与社会关系互动的方方面面,需要全域性、系统性和现代化式的工作体系、方法、力量来回应解决。党的社会工作,带有鲜明的政治性、时代性、社会性和专业性特点,与党的群众工作互补,共同构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建设的主要内容。


从政治性来讲,党的社会工作牢牢秉承党的宗旨,“先天性”地继承了党的群众观点、群众路线和工作作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人民至上”理念,作为社会工作核心价值体系贯穿始终。虽然与党的群众工作有着共同的根本立场、精神内涵、价值追求和基本方法,但是党的社会工作更加系统地汲取和贯彻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根据时代和社会实践发展变化要求,以崭新的思想内容和科学体系更新树立了新时代社会建设指导思想,丰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治理现代化理论体系,政治属性更加鲜明、政治气度更加宏伟、政治领域更加宽广,是顺应时代之变、历史之变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实践,是党领导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的巩固和加强。


从功能性来讲,党的社会工作立足于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全域,尊重和把握新时代下社会建设变化和发展规律,在吸收和秉承群众工作路线方法的经验基础上,工作体系更加立体、工作运行更加多层、工作目标更加多元。在工作体系上,强调“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通过统领构建包含党委、政府、社会在内的“同心圆”工作闭环,统筹和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参与社会建设、社会改革和社会发展,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在工作运行上,党的社会工作运行方式更加主动开放,关注社会性联结问题和因素、关注倾向性矛盾和纠纷、关注社会风尚变化和动态,既发挥作用着力预防和解决矛盾问题、履行党对人民群众的责任,又团结协作、互动有序、体现人民群众对党的义务。在工作目标上,党的社会工作既要促进社会实践有序进步,也要推进社会道德全面建设;既要注重群体性需求,也要统筹社会整体性需要;既要实现社会稳定、安定团结,也要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实现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相统一。党的社会工作,是对社会建设全域要素的科学整合和统筹,以社会组成和元素“点、线、面、体”的联结和关系构建为中心,承担并发挥社会服务运转“综合体”“健康仪”和“加速器”的功能作用。


从专业性来讲,党的社会工作蕴含了回应社会问题、引导社会力量、加强社会治理、提供社会服务、解决社会问题的专业方法,专业性强,专业地位突出。专业方法既吸收了人类学、社会学等相关理论的精髓和精华,又注重中国特色本土化首创和原创,综合运用微观、中观、宏观各层级视角,融合历史发展、辩证统一和批判性思维多角度建构。在方法类型上高度概括,同时涵盖直接、间接、综合性方法,消除了方法运用上的局限;在方法视角上综融多元,既能在服务中直面微观问题,又能在实践中评估分析社会性苗头和倾向,把握变化规律;在方法模式上更加高效,通过聚焦矛盾困难问题开展政策倡导和关怀,加大社会整体互动联动力度,能够有效提升社会工作的信度和效能。



准确把握党的社会工作领域内容,发挥人才队伍建设作用

社会工作,本质上是做“与人相关”的工作,最重要的队伍就是人才队伍。党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是党的社会工作的承担者、参与者、实施者,广泛分布在社会建设各个行业、领域和组织。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要准确把握党的社会工作领域内容和工作任务,最广泛地集聚人才、团结人才、造就人才,壮大人才队伍,汇集社会合力,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党的社会工作领域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一是社会领域组织工作。社会领域的组织建设是党的社会工作面临的时代性课题,是凝聚和统一的重点。社会开放程度的加深和互联网平台的成熟催生了社会领域“就业、生活、互动”等新形态、新业态、新模式,强烈地影响和改变了传统的人与社会的互动方式,并且正在影响越来越多的活动群体。要动员、教育、引导和带动社会领域中从事组织建设、新业态运营和管理等工作的党员和人才队伍,在社会领域党组织、党员队伍和制度建设、社会领域动态变化和发展趋势等方面开展实践、探索经验、提前预判动向并建构规则,持续扩大党组织的领导力、影响力和战斗力,有利于加强对社会领域组织工作的黏性和张力,全面巩固和加强党的领导。


二是社会服务领域工作。社会服务是党的社会工作基础性工作,既直接体现了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也是党开展社会工作的重要载体和形式。当前社会服务领域包罗万象、内容丰富,多样化需求也异常丰富,然而供给侧矛盾比较突出,服务与需求无法精准对接。党的社会工作统筹和整合社会治理、社会事务、社会建设、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工作力量、政策专家和骨干队伍,能够把“多线条、多圈层、断点式”社会服务加以融合、有效连接、快捷推动,充分发挥“服务型”政党优势,推动构建“便民、高效、多样”的社会服务体系。


三是社会协调领域工作。社会需求的多元化导致了利益需求多元和利益矛盾的复杂化,不能完全依靠国家法律和政策层面的行政化方式来解决,必须发挥社会协调的功效作用,将“诊断式”“治疗式”方法作为有效补充。党的社会工作以加强基层社会治理和信访工作为社会协调的主要内容,通过发动整合各级党的基层组织、社区社会组织、信访队伍、社区骨干和居民领袖等力量带动相关组织和群体,主动发现各行各业具有代表性特点的困难问题,开展矛盾风险化解的评估、预判和预防,抓住社会治理中代表性、倾向性、苗头性矛盾和隐患,联动信访领域与其他服务领域、群体性建议与政策性完善、党政机构与社会力量等各个方面,着力建设“立体式”社会协调和风险预防工作格局,把信访化解和风险预防工作发现在一线、解决在基层,实现基层社会治理“最大公约数”。


四是社会教育领域工作。在思想领域多元化影响下,党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巩固和形成社会共识保持思想领域领导力,推动社会健康发展,必须通过党的社会工作加强社会教育巩固思想阵地。对于社会教育来说,贴近群众生活、贴近群众心理、贴近群众实际显得尤为重要。除了专家学者和党员干部宣讲外,应注重挖掘和宣扬社会各个行业中爱党奉献、敬业守信、有影响力和示范作用的模范代表和优秀基层党员,与学校社区、网络媒体从业人员组成社会教育党的基层组织队伍,分析教育形势、开展典型宣传、实施教育活动、做好思想引导,用“社会性语言和行动”树立好的社会风气、社会道德和导向,宣传好党的政策和主张,提升社会教育实效。


五是社会专业领域工作。在党的社会工作中,专业的社会工作理念、逻辑和方法运用非常重要,作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专业性社会运用,坚持专业价值、组织专业实务、展现专业成效,贯穿了党的社会工作始终。党的社会工作打破了原有行动局限,整体提升和丰富了专业要素和分析视角。相应地,社会专业领域也在调查、发现、评估、探究问题根源的同时寻找并提出解决问题的答案和有效办法。社会专业领域人才熟悉社会实践工作,掌握社会工作专业理论知识体系和技能方法,具备专业特质。在党的统一领导下,综合运用人的行为与社会环境综合模式调查评估找准问题、汇聚力量解决困难、正向影响推动发展,将各行各业的组织和人才队伍凝聚在党的周围,坚定拥护和参与党的事业。



坚持和加强党对社会工作全面领导,把好人才队伍建设方向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人才。以人工智能技术为代表的新产业革命时代的到来,深刻影响和改变着人类行为和生活方式,社会建设和发展面临的形势更加复杂,党的社会工作面临的任务更加艰巨,亟须一支政治坚定、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专业引领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提供重要支撑。举旗定向增强人才凝聚力向心力,全面提高人才队伍质量形成高水平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是党管社会工作、党管社工人才的重要任务。


一要突出党建引领铸魂。2021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强调:“做好人才工作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不断加强和改进知识分子工作,鼓励人才深怀爱国之心、砥砺报国之志,主动担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责任。”人才建设是党的建设主要内容,党的建设首先体现在人才政治品行和政治能力。必须突出政治标准,作为党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社会属性突出、社会实践活动多、多元化互动频繁,受到的冲击和影响更多,政治标准要更高更严。要把筑牢政治信仰作为社会工作人才的第一要务,用全面系统、持续深入的政治历练、党性锻炼和思想锤炼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把政治素质摆在人才标准的首位,从政治忠诚、政治定力、政治担当、政治能力、政治自律等方面加以引导、培养和锻炼,不断巩固和增强人才队伍对党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感情认同、方向认同,锤炼爱党爱国爱人民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在政治上靠得住、方向上不含糊、事业上用得上。


二要激发组织动能增力。组织建设是党的建设中的基础性内容,具有强大优势,蕴含巨大发展动能。对于党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来讲,组织动能主要体现在党的人才工作格局、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社会新形态组织建设三个方面当中。党的人才工作格局侧重管政策、管机制、管服务、管培养、管激励,构建完善党委统一领导、部门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体系,形成高效协同的选人、育人、用人工作机制和模式;党的基层组织建设重点在于加强和完善基层治理和基层政权建设、社会领域基层党的组织全面建设,落实党的规章制度。社会领域组织党员队伍落实党的组织生活制度、加强党的教育实效、常态化考察和发展党的后备力量,提出完善和改进基层党组织活动的建议;同时,要回应新时代社会变化特点,加强社会新形态组织建设、创新新形态组织活动方式、探索新形态组织建设制度、教育并培养带动社会性工作骨干队伍,生成社会性集聚效应。贯穿其中的思路和方法主线应聚焦社会导向、协同、需求和发展。


三要坚持专业赋能建功。我国已经进入中国式现代化新阶段,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战略部署要求社会工作有新的发展,发挥更加重要的功能。其中专业能力、专业作用、专业成效至关重要。要确立“社会工作嵌入型发展”的视角,发挥社会工作多学科综合运用的本土化建构优势,构建和创制适应中国国情、贴近中国文化、符合中国实际的“场域化”社会工作理论和模式;要加快探索社会化实践和实务行动,推进本土化发展进程,总结形成“理念-逻辑-流程-标准”的专业实务运行基础,完善和丰富“专业基础+领域”的多样化实务方法;要坚持社会工作“统筹协调发展”的功能属性,注重专业“嵌合”“联合”和“整合”的服务过程,为党分忧、为民解愁、为社会出力,为实现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促进社会稳定发展贡献专业力量。


(作者系四川省绵阳市民政局慈善事业促进和社会工作科科长,文章原标题为《党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任务、要求与路径探析》)



作者:杨宇

来源:《中国社会工作》2023年12月上刊


 
上一篇:“物质+服务”,民政部门动员公益慈善力量参与抗震救灾
下一篇:3处提社工!15部门印发《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质量提升三年行动方案》

Copyright  ©  2023-   山东省社会工作联合会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二环南路2169号山东投资大厦   电话:0531-68828012   手机:17615815852   腾云建站仅向商家提供技术服务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中国人事考试网   中国社会工作网   山东省人民政府   山东省民政厅   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   中国社会工作学会   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   中社社会工作发展基金会

 备案号:京ICP备1705295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