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地方两会陆续召开,各地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为积极为地方发展建言献策。2024年,代表、委员们带来了社会工作的哪些建议?社工君进行了汇总整理。一起来看↓↓
民盟江苏省委:将社工纳入专技职称管理
民盟江苏省委向正在召开的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提交团体提案,建议将社会工作者纳入专技职称管理,完善晋升体系和薪酬保障,提升社会工作者职业认可度。
社会工作者是社会发展和社会治理中不可或缺的力量,长期以来在民生服务、灾害救助、疫情防控、社会治理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民盟江苏省委调研发现,当前江苏社会工作人才发展存在若干问题,比如社会工作者职业认同感较低,等等。
民盟江苏省委建议,参照律师等职业建立社会工作者从业注册制度,提升专业化水平;将社会工作者纳入专技职称管理,职称评聘制度与社会组织评估等级、薪酬体系挂钩,鼓励中高级职称的社会工作者进入学历教育和继续教育师资库,将取得职称的社会工作人才纳入地方人才发展规划,享受相应的人才待遇。
民盟江苏省委还建议,以社会工作者为对象,出台权威、普惠的人才保障制度和薪酬指导意见,作为社会工作服务购买方、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制定薪酬制度的指导性文件,明确薪酬标准不得低于上年度当地全社会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提升社会工作高层次人才的社会地位,各级党委、政府应以“社会工作者”为职业主体在各项嘉奖中设立奖项。(来源:澎湃新闻)
民革上海市委:“双减”后重建课外素质教育体系
正在举行的2024年上海市两会上,民革上海市委提交一份关于“双减”后重建课外素质教育体系的提案,建议通过探索成本分摊机制、探索社会组织/社工进校、协调更多属地资源、完善素质类教培机构规制等措施,对“双减”后本市义务教育阶段的课外素质教育体系进行重建。
提案认为,“双减”实施至今,“破”得彻底而“立”得尚不完善,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课后服务财政负担较重,且不足以覆盖高质量服务的全要素成本。第二,多元参与体系构建尚不均衡,协同机制还需进一步完善。
针对上述问题,这份提案提出探索社会组织/社工进校,减轻学科教师服务负担的建议。社会组织和社工是近年来公共服务领域新崛起的力量,然而,进校涉及未成年人安全、教育规范等,故尚未广泛参与课后服务。因此,建议通过制度设计,出台“标准化”要求,将之作为辅助性和补充性力量纳入学校素质教育管理机制。(澎湃新闻记者:栾晓娜)
安徽省人大代表马甜甜:建立家庭教育指导站 引入专业社工开展服务
1月21日,出席安徽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的省人大代表陆续抵达合肥,向大会报到。
结合自身检察工作,安徽省人大代表马甜甜对全省未成年人法治宣传教育十分关注。自当选省十四届人大代表以来,马甜甜一直把履行职责、建言献策当作光荣使命。“今年省两会,我准备建议探索检察院、法院、民政、妇联等部门联合成立家庭教育指导站,成立由‘检察官(法官)+儿童主任+班主任’组成的工作小组,制定个性化工作方案,引入专业社工,共同督促监护和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活动,形成乡村地区未成年人保护合力。”(来源:新浪财经)
四川省政协委员吴应鸿:建立“一生一策”身心发展培育系统

“现在孩子学习普遍压力大、家长焦虑多,需要加大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心理健康教育应贯通各学段,贯穿学校、家庭和社会各方面,为‘问题孩子’排忧解难,拨开孩子们成长道路上的困惑与迷惘。”1月22日,四川省政协委员、民建电子科技大学支部副主委吴应鸿呼吁,在中小学建立“一生一策”身心发展培育系统,每学年面向小学高年级、初中、高中、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至少开展一次心理健康测评,指导学校科学规范运用测评结果,为学生提供及时、安全、规范的心理健康咨询服务。
吴应鸿建议,学校应建立心理健康支持团队,包括心理咨询师、教育心理学家和社会工作者等专业人员。这些团队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服务,帮助各种学生解决身心成长所面临的诸多不同年龄段的特殊问题。健全多部门联动和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系统强化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构建健康教育、监测预警、咨询服务、干预处置“四位一体”的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体系。(四川在线记者:江芸涵、卢春阳)
重庆市人大代表李长洪:统一全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测评量表,打造心理健康平台和数据库

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包括孤独感、抑郁表现等。2024年重庆两会,重庆市人大代表、重庆市冬青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主任李长洪带来了相关建议。
李长洪说,在日常服务工作中,仅2023年,她就接到来自社会求助关于中小学生抑郁的电话20多例。
在她看来,目前,各中小学,特别是城市社区的学校基本都开展了学生的心理测评工作,但缺乏统一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测评标准。同时,重庆尚未形成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统一的大数据平台,缺乏统一、全面且可持续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档案,测评的数据缺乏信息交换机制和沟通机制。
对此,李长洪建议,组建市级层面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专家库,统一全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测评量表、工具库。同时,打造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平台和数据库,全面掌握重庆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预警及干预机制,并打通各部门心理健康测评和服务的通道。此外,将心理健康测评和心理健康讲座纳入开学第一课的系列内容。
李长洪还建议,在中小学普及心理健康教育,引导老师、学生和家长发现孩子有疑似心理问题后,及时到学校心理咨询室或到心理服务机构接受心理咨询,打通“学校—家庭—心理咨询机构—精神科医院—社会”等综合干预的全链条服务。可适当引入社会组织参与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和个案干预服务,丰富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上游新闻记者:严薇,摄影:任君)
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政协委员孙洁:完善城乡老年助餐服务网络
1月16日上午,政协长沙市望城区第三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开幕。作为望城区新当选的政协委员,孙洁认为这既是一种荣誉,也是一份责任。

孙洁是一名从事社工行业的工作人员,如何加强全区城乡社区老年助餐服务体系建设是她最关注的问题。满足老年人养老需求,事关国家发展和民生福祉,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如何着力完善城乡老年助餐服务网络,在老年助餐服务上打造特色做法?孙洁认为要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制度体系建设,进一步明确保障对象、服务目标和服务形式,细化供餐、送餐、助餐举措,实施线上线下多元主体、多种途径助餐的示范性项目。重视合理布局,推动服务网络建设,结合辖区已建养老服务设备设施,打造“中央厨房+社区食堂(餐厅)+院落(小区)”助餐点三级助餐网点。同时要形成工作合力,助力主体能力建设,加强与餐饮品牌机构、互联网平台、物流企业的合作,不断丰富餐品、高效送餐、优化管理。(央广网记者张志诚,见习记者杨清,实习生贺雨婷、张雨怡)
来源:中国社会工作综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