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山东省社会工作联合会!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行业要闻

首页 > 动态 > 行业要闻

社区慈善如何发展?来看遂宁这场“慈善社工融合发展共创研讨会”
发表时间:2024-04-02     阅读次数:     字体:【

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将于2024年9月5日起施行,其中第九十六条明确:国家鼓励有条件的地方设立社区慈善组织,加强社区志愿者队伍建设,发展社区慈善事业。3月23日,“慈善社工融合发展共创研讨会”在四川遂宁举行。研讨会由四川省高层次社会工作人才培养工程“慈善社工共创小组”发起,遂宁市社会工作协会主办。会上围绕社区慈善与社会工作的融合发展进行了深入研讨。


来看研讨发言人主要观点(以发言先后为序):


1.遂宁市民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田贵凡:

建立党委政府领导机制,推动社区慈善事业发展



遂宁市积极构建推动慈善社工融合发展的十条措施、三项机制,以社区慈善为载体,以“草根慈善”为牵引,促进“城乡社区治理体系”“社会工作服务体系”“社会组织孵化体系”三大体系在镇街层面融合,基本形成了“募、管、用”操作流程,推进了社区慈善“六有三化一分离”改革,在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向“深耕善治”转型中贡献了力量。


2.遂宁市安居区民政局党组书记杨雷:

民政部门如何用活“慈善+”机制


遂宁市安居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将其纳入“安逸安居”城市战略和城乡融合发展战略统筹推进,作为探索共富之路的总牵引,写入区委五届十一次全会报告。2023年,安居区以省级慈善工作体系健全方向试点为抓手,紧紧围绕乡村振兴助力共同富裕目标,在建机制、强基础、聚资源、树品牌等方面探索先行,初步实现“慈善组织体系不断健全、慈善文化体系更加多元、慈善参与体系深化拓展、慈善智慧体系协同发展”的高质量发展格局,趟出了一条覆盖“一老一小、一困一弱、一病一残”的“慈善+”安居特色路子,切实让慈善可观可感,让幸福可享可得。


3.四川农业大学法学院社会工作系主任、副教授胡家琪:

从社会整合和社区动员看社区慈善作用发挥


慈善本身就是社会工作的范畴。在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最终落脚到社区以及社会工作,与社会治理最终落脚到基层的逻辑是一样的。社区慈善的本质是一种参与型的慈善,需要广泛动员社区居民、社会组织的多元参与,需要整合资金、物资、技术等资源,需要通过组织化、项目化、品牌化的路径去构建参与网络,用活用好慈善资源。


4.四川光华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理事长、西南石油大学法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导师鲁航:

慈善社区——概念本源、重要特征和政策发展


现代的社区慈善是人人可参与的慈善,是“微慈善”,是“家门口”的慈善,是多方协力的慈善。慈善社区是慈善事业与社会治理相结合的基层样板,其最终目的是通过慈善的社会功能,促进社区有效(高效能)治理。慈善社区是完整社区的重要内容,要通过“社区营造”的方式达成,百花齐放、各有特点。


5.成都博方社会工作发展中心理事长、高级社工师邓富友:

社区慈善的“七化”路径——基于安公社区慈善的实践启示


安公社区形成了慈善公益助力城乡社区发展治理的良好引领示范作用。从安公社区慈善过去与现在的对比来看,社区慈善基金的不断壮大、慈善项目和品牌的不断延展、慈善创景的不断丰富,其关键在于坚持了精准化需求评估、优势化资源挖掘、品牌化项目运营、机制化“五社联动”、常态化公开募资、市场化持续造血、持续化创新迭代的“七化”路径。


6.成都市双流区众成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主任王欢:

慈善街区的营造要素和实践案例——以楠柳社区为例



楠柳社区在回应慈善资源分散、慈善机制不健全、慈善发展路径不清晰等问题进程中,将厚植传统慈善文化沃土与培育现代慈善精神相融合,将社区慈善生态发展与社区治理相结合,以“众善乐融·友邻楠柳”为主题,通过慈善体系搭建、慈善组织赋能、慈善资源整合、慈善机制创新、慈善品牌共创、慈善文化营造“六善同步”,助推“社区-街区-小区”实现慈善友邻“三区联动”,探索了以慈善事业发展撬动现代化社区治理的可持续发展新路径。


7.遂宁社会组织服务中心主任叶声波:

公益慈善服务平台在慈善社工融合发展中的支持作用发挥


遂宁市全面推进市、县(市、区)、镇(街道)、村(社区)公益慈善服务平台建设,并率先实现镇街级以上全覆盖。针对慈善社工融合发展的新要求,由民政部门主导搭建社会组织培育孵化、社会工作服务体系平台正面引领服务功能的转型升级。遂宁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在“慈善+”与“+慈善”的平台服务调整中,紧扣“五社联动”机制,与民政重点工作保持同频共振,探索了以项目孵化组织、带组织拓展领域、为领域提供样本的服务机制,通过遂宁社工倍增计划、慈善社工增能计划等载体牵引,发挥了技术支撑、能力提升、网络调度等功能。


8.西南石油大学社会工作系副主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张江龙:

从资源到资产:“慈社融合”的内在逻辑与实现路径



公益慈善与社会工作融合发展是当前我国社会福利供给体制改革的重要方向。“慈善资源的有限性、慈善活动的狭隘性、慈善组织的家长作风和业余性”等志愿失灵问题,迫使传统公益慈善必须向现代公益慈善转型。而作为制度化、专业化助人的社会工作职业,可以以专业理念和方法助力这一转型的实现。在这一过程中,资源视角向资产视角转变成为关键,这一转变指向了慈善资源的可再生、慈善服务的可持续、慈善组织的专业化,这构成了公益慈善与社会工作融合的内在逻辑。建议转变思维观念,由募集慈善资源向培育慈善资产转变;创新工作机制,由慈善服务活动向公益慈善项目转变;构筑慈善场景,由碎片分散服务向全域整体营造转变。


共创研讨会前,与会代表围绕《“五社联动”背景下慈善社区营建路径研究》课题,到遂宁市河东新区灵泉街道灵应寺社区、安居区柔刚街道琼江社区、凤凰街道双河社区实地考察,对遂宁市推行的乡镇(街道)社工站“三单三库一基金”工作法、社区慈善基金“六有三化一分离”机制改革等进行了专题调研。


据悉,截至目前,遂宁市已设立社区慈善基金326支,194个城市社区实现了全覆盖,实施了“慈善社工融合发展增能计划”,为“五社联动”机制下慈善社区营建积累了丰富的实践,推动了慈善事业促进与社会工作专业发展“双向奔赴”。


通讯员:叶声波

来源:遂宁市民政局、中国社会工作


 
上一篇:生态环境部、中央社会工作部组织开展2024年“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先进典型宣传推选活动
下一篇:提及社会工作!2024年山东省委一号文件发布

Copyright  ©  2023-   山东省社会工作联合会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二环南路2169号山东投资大厦   电话:0531-68828012   手机:17615815852   腾云建站仅向商家提供技术服务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中国人事考试网   中国社会工作网   山东省人民政府   山东省民政厅   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   中国社会工作学会   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   中社社会工作发展基金会

 备案号:京ICP备1705295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