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山东省社会工作联合会!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各地动态

首页 > 动态 > 各地动态

【案例分享】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大桥街道社工站开展:“逐光汇暖,艺有所成”老年手工志愿小组案例
发表时间:2024-04-11     阅读次数:     字体:【

一、服务背景


志愿服务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可忽视的新兴力量,在我国社会治理格局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老年群体作为社区常住居民之一,从社区入手培育老年志愿者,有助于推进积极老龄化,使社区潜在的老龄人力资源得到开发,进而充实社区建设力量。鹊华九里居社区作为新型农村回迁安置社区,社区内老年人口数量众多,占社区常住人口比例较高。且大多数回迁老年居民对自身兴趣点认识不足,获取社区信息渠道不畅,缺乏满足精神文化需求的平台,闲暇娱乐活动单调。受文化与过往生活环境的影响,社区内老年志愿者人数少,大多数低龄老人与活力老人缺乏志愿者意识和能力,对自身角色定位不清。


基于以上现状,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大桥街道社工站根据辖区老年居民特点与需求,创建老年手工志愿小组,为辖区低龄老人与活力老人搭建社区交流平台,通过小组服务培养辖区低龄与活力老人志愿服务意识,充实辖区老年群体精神世界,认识志愿服务的意义,并能通过志愿服务来提升自我实现感与满足感。


二、理论依据


(一)社会角色理论


社会角色理论强调个体角色在社会互动过程中个体角色行为的形成与完善。随着年龄的增长与社会参与方式的不断变化与调整,个体所扮演的社会角色也在不断变化。回迁安置后,鹊华九里居社区内部分老年居民不适应从村民到居民的角色转化,出现对自身兴趣点认识不足,获取社区信息渠道不畅,缺乏满足精神文化需求的平台,闲暇娱乐活动单调等情况。因此,帮助他们适应角色转变,并形成正确的晚年角色认知具有重要作用。本小组以角色理论为指导,通过小组服务的形式培养辖区老年居民对志愿服务的认知,鼓励他们通过志愿服务的形式来建立适应自身角色转变的过渡期,推进“老有所为”“老有所用”的积极老龄观在辖区老年群体中的推行。


三、小组目标


(一)服务总目标


面向辖区低龄、活力老人,开展手工志愿小组,通过小组服务的形式,挖掘辖区低龄、活力老人优势与潜能,以积极老龄观理念为核心重塑辖区老年群体生活理念,培养辖区低龄与活力老人志愿服务意识与能力,充分挖掘辖区老年志愿服务资源。


(二)服务具体目标


1.开展手工志愿小组,吸引辖区老年居民参与小组活动,满足辖区老年居民精神文化需要,让老年居民走出家门,积极参加活动,拓展人际交往圈;


2.在小组活动中锻炼老年居民手脑灵活程度,观察老年居民视力与思维情况,以手工活动为载体发挥他们的创新思维,锻炼彼此协作能力,测评参与小组的老年居民的服务能力,传递小组情感,形成小组合力;


3.提升辖区老年居民对志愿服务的认识,为其科普志愿服务的意义,传递积极老龄观理念,鼓励组员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引导组员在小组结束后积极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推进老有所为,营造和谐有爱的社区文化氛围。


四、小组基本情况


小组名称:“逐光汇暖,艺有所成”老年手工志愿小组


服务对象:大桥街道辖区内低龄、活力老人


小组人数:10人


小组节数:5节


小组性质:兴趣性、志愿性小组


五、小组实施过程


(一)小组第一节:一见如故


小组第一节,社工首先为小组成员介绍本期小组的整体目标和内容,向组员说明小组的核心为“志愿服务”,并通过适合锻炼老年人反应能力的低难度版破冰游戏“逛三园”打破小组气氛,缓解部分小组成员因为初次见面而导致的沉闷气氛。在社工的引导下,新加入的组员们很快消除了陌生感,彼此逐渐熟悉起来,在轻松、欢乐的氛围中社工与组员共同制定小组契约。


本节小组所招募的组员中,有部分组员为之前从未参加过社工站服务的老年居民,她们对社工与社工站较为不熟悉。社工关注到这一点,在本节小组中着重为其介绍社工站服务内涵,拉近新组员对社工站与小组的认识和了解。

1~2.jpg

(二)小组第二节:“帽”美如花,春意盎然


小组第二节,社工选用干花草帽作为手工主题,为组员们介绍草帽的由来与发展史,吸引组员兴趣的同时增进小组气氛的活跃,并为组员讲解干花草帽的制作方法以及注意事项。在沉浸式手工中,组员们将简单的草编帽子作为创意的载体,用美丽的花朵巧心搭配,现场氛围温馨而热闹。


本节小组过程中,社工观察到几位新组员在制作手工时更加局促与缺乏自信,尤其是组员李阿姨(化名),她比其他组员年龄较长,在进行活动签到时就表现出不自信,怕出错的表现,在手工中也总是用“我真是太笨了”的消极评价来形容自己的情况。面对这种局面,社工及时扮演鼓舞者的角色,对这几位组员予以充分的鼓励和赞美,尤其关注到组员李阿姨,用积极正面的语言及时澄清李阿姨对自我的不恰当评价,增强组员自信与小组参与意愿。

2~1.jpg

(三)小组第三节:巧手制灯,悦享时光


小组第三节,社工首先为组员们介绍压花工艺的由来与压花台灯的制作方法、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然后给组员们分发手工材料,鼓励大家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将心中的美好,通过图案展现出来。本节小组过程中,社工发现座位临近的组员开始互相合作,手工能力强一些的组员会主动帮助身边不太擅长的手工的组员进行制作。在上一节小组中,表现较为拘谨的李阿姨(化名)在本次小组中更加沉浸与投入。在小组结束后,组员们会主动帮助社工一起收拾活动场地,与社工之间的距离进一步拉近。


本节小组活动,组员们在压花艺术中发挥创意,在互帮互助中完成作品,组员们在体会手工乐趣的同时也进一步了解自己与他人的需要,在潜移默化中与其他组员建立互相影响的关系,小组合力与凝聚力得到提升。



(四)小组第四节:巧手慧心,“包”你快乐


小组第四节,社工向大家介绍了本节小组所制作手工主题——蝶骨巴特包的起源,并详细为组员讲解蝶骨巴特包的制作步骤,强调粘贴时的注意事项,鼓励组员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完成手工作品。在制作过程中,社工以“志愿服务”为议题与组员们展开讨论,进一步为组员们科普志愿服务的意义,积极收集组员意见,鼓励组员积极报名参与社工站志愿服务项目。


本节小组活动让辖区低龄老年群体在享受创作乐趣的同时,增进小组交流与协作,促进辖区老年群体的社会参与和社会交往,使组员领会到志愿服务的意义,并收集到组员愿意参与社工站志愿服务的意愿。


(五)小组第五节:再会有时,共话未来


小组最后一节,社工带领组员们对小组整体过程进行回顾,与组员一起探讨在小组中的所学与收获,进一步帮助组员明确自我角色定位,缓解组员小组离别情绪。并特别就志愿服务的意义与内涵进行进一步探讨,为组员科普辖区内困境人群现状与志愿服务项目,强化组员对志愿服务的认识与理解,进一步激发组员学习志愿服务能力的内生动力。并邀请组员填写小组服务反馈表,收集小组结束后组员参与社工站志愿服务项目的意愿,为日后组建老年志愿服务型社区社会组织提供良好契机。


六、小组反思与总结


研究表明,老年人退休后的角色适应程度,可以明显反映出老年人的社会适应能力,角色适应能力强的老人,相应的社会适应能力也会更强。而老年志愿者正是提供给老年人适应自身角色转化的过渡期,老年人参与志愿服务可以有效缓解其因角色转换不适应而产生的负面效应。


本期小组服务,社工关注到鹊华九里居社区回迁老人对社区生活不适应,自身兴趣点认识不足,获取社区信息渠道不畅,缺乏满足精神文化需求的平台,以及志愿服务意识不足的现状。社工从志愿服务意识启发角度出发,以手工活动为载体开展小组服务,面向鹊华九里居社区招募赋闲时间充足、身体健康状态良好的低龄与活力老人,吸引他们前来参与小组服务的同时,在小组服务中融入志愿服务科普,引导组员正确认识志愿服务的意义与内涵,初步建立对志愿者角色的认知与认同。并在小组中形成小组合力,使辖区老年群体通过小组服务的形式感受社区参与氛围,增加辖区老年群体社会有效参与时间,并成功转化有志愿服务意愿的组员7名,产出后续为辖区困境人群送去支持的志愿手工作品15件,为后期组建老年志愿服务型社区社会组织提供良好契机。未来,大桥街道社会工作服务站会继续不断积累实务经验,为社区志愿者发展建立多层次的培育平台,助力老年社区社会组织的孵化培育。




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大桥街道社工站


 
上一篇:【社工站】青岛市市南区金门路社工站开展:“春日伴童行,志愿共成长”儿童志愿服务活动
下一篇:【社工站】青岛市市南区江苏路街道慈善工作站开展“盛开的向日葵——扭扭花DIY”公益活动

Copyright  ©  2023-   山东省社会工作联合会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二环南路2169号山东投资大厦   电话:0531-68828012   手机:17615815852   腾云建站仅向商家提供技术服务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中国人事考试网   中国社会工作网   山东省人民政府   山东省民政厅   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   中国社会工作学会   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   中社社会工作发展基金会

 备案号:京ICP备1705295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