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山东省社会工作联合会!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各地动态

首页 > 动态 > 各地动态

【案例分享】悦动生活,乐享时光——济南市天桥区桑梓店街道社工站残疾人养生小组案例
发表时间:2024-05-22     阅读次数:     字体:【

一、案例背景


通过本次走访调查发现,40岁以上的残疾人占残疾人总数的75.38%,40岁以下残疾人数量也突飞猛涨,深入了解后,发现很多中残疾人都是由于后天疾病突发致残,且在与村民的沟通中了解到,大多数村民都存在腰腿疼的病症,因为没有到“受不了”的地步,所以大部分村民选择了忽视。


不良的生活习惯和错误生活观念双管齐下,对村民的生活和健康都是很不利的,为了协助辖区内中的残疾人建立正确的、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正确的养生意识,济南市天桥区桑梓店街道社工站开展了残疾人健康教育小组活动。


桑梓店街道社工站在开展服务残疾人服务项目时,发现残疾人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的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残疾人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枯燥乏味、很少出门锻炼身体,同辈群体无语言精神交流。基于此,社工通过开展“悦动生活,乐享时光”残疾人养生服务小组,搭建照顾者之间的互助网络,加大社会支持力度。


二、案例分析


(一)问题分析


1.个人层面:残疾人的养生意识薄弱,习惯性忽视身体上出现的一些小的症状,但这些小的症状往往会发展成严重的问题。即使有的残疾人意识到了养生的重要性,对于科学养生往往也缺乏方法与技巧,没有合适的人进行引导。


2.家庭层面:由于残疾人的治疗与康复会发挥大量金钱与精力,导致其家庭无力关注残疾人养生方面的问题。


3.社会层面:服务于残疾人的基础设施建设不健全,残疾人日常行走、外出存在障碍,难以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社会支持网络比较弱。


(二)需求分析


根据马斯洛的五层次需求理论,人的需求从低到高依次为生理上的需求,安全上的需求,情感和归属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 


1.安全需求:对于残疾人来说,安全需求主要就是人身安全的需求,属于基本需求,因此健康保障在残疾人的需求体系中占据不可比拟的地位。桑梓店街道社工站为残疾人提供一个有关养生保健的信息平台,经常开展一些康乐活动,向残疾人提供健康资讯,让残疾人学习保健小技巧,满足他们的健康需求。


2.归属于爱的需求:在农村地区,便利残疾人的各项基础设施没有城市社区中健全,外出的不便导致残疾人经常处于社会隔离的状态,因此其情感和归属的需要也格外强烈。社会不仅在态度上应鼓励残疾人积极参与力所能及的社会活动,而且应努力为残疾人参与社会提供条件。所以,桑梓店街道社工站为残疾人提供有关养生保健的信息平台的同时也为鼓励残疾人积极投身社会生活而不是独处一隅,为他们提供活动机会。


3.自我实现的需求:由于身体受限,残疾人在日常生活中很难发挥自身的价值,因此常常处于自我怀疑的过程中,产生精神内耗,进而降低自我效能感。开展残疾人服务活动,帮助残疾人进行赋权增能,从提高对身体健康的掌控开始,使其接受自己,提高解决困难的意识与能力,逐步提高自我效能感。


三、理论依据


(一)马斯洛的需求理论


人的需求层次可以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与爱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自我实现的需求是希望通过个人的努力来实现自己的目标,体现自己的价值,发挥自己的潜能,为了更好地满足残疾朋友各层次的需求,健康养生小组可使小组成员在运动中得到满足感,感受到愉悦情绪的体验,从而产生成就感和自信心。


(二)社会支持理论


该理论指的是一组个人之间的接触,通过这些接触,个人得以维持社会身份并且获得情绪支持、物质帮助或者信息咨询。一个人所拥有的社会支持网络越强大,就越能够更好地应对各种来自环境的挑战。


在该理论依据下,通过缓解小组组员在身体层面上的压力,同时鼓励小组组员倾诉,释放压力,尊重小组组员,认可小组组员的付出,为小组组员提供主观性的情感支持。并辅以减压技巧的学习,做好情绪管理,同时加强组员之间的凝聚力,扩大小组组员的社会支持力度。


四、服务内容


(一)小组总目标


协助残疾人提升养生保健意识,增强残疾人养生健身的运动能力,丰富残疾人的日常生活。


(二)小组分目标


1.通过健康养生保健知识的讲解,引导残疾人正确的理解和接受健康养生给大家带来的好处,给残疾人树立起一个正确的养生观念,提高其对养生的重视程度,养成日常养生的习惯。


2.通过保健操的学习带动残疾人动起来的兴趣,提高残疾人的运动水平,提高身体素质。


3.通过社工的引导为残疾人搭建交流互动平台,增进邻里之间感情,增加残疾人可利用的非正式资源网络。


4.巩固组员间的友谊和相互协调性,增强组员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三)小组性质


健康养生小组


(四)小组对象


天桥区桑梓店街道沙李村残疾人


(五)小组时间


小组自2024年3月20日开始,到4月20日结束,每周各开展一节小组活动,共6节,每节90分钟。


(六)小组程序


1.开心见面会,社工来相约:社工带领组员了解本次小组的主要目的,引领组员之间互相认识,通过社工自我介绍,加深组员之间的认识。


2.保健初了解,疾病早预防:社工带领组员们分享了解日常保健对健康的重要性,组员们分享讨论残疾人的常见疾病的表现,促使组员能更好地了解各类疾病及的基本预防措施,提高自我防范意识。


3.健康动动肩—肩颈操:社工教授肩颈操,并与组员分享讨论肩颈疾病的知识,并邀请两位有肩颈疾病的组员进行现场教学。最后,总结本节内容,布置作业,收集“手指穴位保健”的相关知识。


4.心随指动—健康动动手:讨论分享手指穴位分布以及手指操的作用,以PPT的方式为组员讲解手部穴位分布以及穴位所能预防的各种健康隐患。最后,社工带领组员总结本节内容,布置本节作业要求组员两人一组,对下节课“全身运动有哪些好处?”进行分享。


5.健康大运动—全身操:分享讨论全身运动的好处,同时带领组员进行全身操的详细教学,鼓励四人一组进行PK,加深对全身操的记忆。最后,布置作业,组员两人一组,对下节课“健康生活--动起来”还有哪些新的认知,进行分享。


6.健康生活—动起来:重温小组的各节内容,让组员分享讨论如何运用到生活中。随后告知组员本次小组已结束,并表示会继续以其他形式提供服务,处理好组员的离别情绪后。


五、案例评估


(一)目标达成情况


小组开展的总体效果良好,小组的目标达成,组员参与度高,小组气氛融洽,在分享健康生活环节设置不错,打开了组员间的隔阂,融合团队,加强了服务对象间互动。


(二)小组成员满意度


本次活动设计了专门的小组成员满意度调查问卷,在活动结束之后,由社工指导组员进行填写,所有组员都表示在此次小组活动中学习到了一些养生的方法,也开始意识到养生对于自身的重要性,并表示如果后续还有相关活动,自己很愿意前来参与。


六、专业反思


养生保健工作小组以开放性和互动性为主。通过实施小组活动,引导服务对象走出家门,促进服务对象积极参与小组活动,增加其社会互动。通过服务对象彼此间的互动与协作,鼓励其自我价值感与社会功能的实现,满足服务对象的健康需求。社工根据服务对象的需求,设计本次养生保健工作小组,积极引导服务对象相互学习和传递经验。


由于身体上的残疾,服务对象自身忍受着沉重的心理负担,这导致服务对象出现认知行为问题,如情绪低落、社交活动减少等。因此,为了更好的帮助服务对象,社工为其提供了有关健康养身的信息平台,帮助服务对象感受到了来自社会的关爱与尊重,协助其建立了社会归属感,从而让服务对象逐渐摆脱非理性情绪的困扰,并顺利渡过难关。


当然,本次活动也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如从养生的角度,未能寻找到更专业的资源去帮助组员了解养生的知识,后期应该拓展这方面的专业资源,以方便为村民提供更专业的服务。




济南市天桥区桑梓店街道社工站

吕聪、李娇


 
上一篇:威海市临港区举办社会治理工作专题培训班
下一篇:【社工站】青岛市崂山区北宅街道社工站“社会工作助力乡村振兴:樱桃背后的助残故事”

Copyright  ©  2023-   山东省社会工作联合会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二环南路2169号山东投资大厦   电话:0531-68828012   手机:17615815852   腾云建站仅向商家提供技术服务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中国人事考试网   中国社会工作网   山东省人民政府   山东省民政厅   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   中国社会工作学会   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   中社社会工作发展基金会

 备案号:京ICP备1705295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