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东营市是黄河三角洲中心城市、黄河入海口城市。在中央社会工作部、省委社会工作部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东营市委社会工作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工作的重要论述,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东营重要指示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全省社会工作部部长、信访局局长会议精神,从一开始就快行动、抓重点,高标准、争一流,坚持项目化推进机制,主动融入服务工作大局,答好全市社会工作高质量“开局首卷”。
坚持项目化推进机制
坚持以理论学习起步。围绕搞清楚、弄明白社会工作的基本定位、基本概念、基本思路、基本关系,从市委社会工作部筹建之初就把学习作为首要任务,明确工作方向。成立后,落实“第一议题”制度,把学习《习近平关于基层治理论述摘编》作为建部“第一课”,通过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习、部务会制度,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学习传达中央和全省工作会议精神。在全市党委社会工作系统组织开展“新时代、新征程、新部门、新使命,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进一步明晰社会工作是什么、干什么、怎么干。
坚持以统筹谋划开局。梳理提出5项主要职责、8项重点任务的“统”“分”职责清单,精准部门职责定位。立足东营实际和特色,制定全市社会工作2024年工作要点,明确全年25项重点工作。召开全市党委社会工作部部长、信访局局长会议,统一认识、交流情况,安排部署“奔跑开局”各项工作。建立项目化推进机制,制定推送3期重点任务清单,闭环管理推动工作落实落地。
坚持以调查研究开路。将4月份确定为“全市社会工作集中调研月”。部领导班子集体到山东幸福家园社区学院、市信访局进行调研,着力推进社会工作、信访工作高质量发展。确定6项重点课题,由部领导领题调研,摸清底数、摸准问题、寻找思路。相关业务科室主动到组织、宣传、民政等部门单位就职能划转、履职重点进行对接,确保工作衔接有序。各县区高效开展“大调研”,扑下身子、沉到一线,确保了解一手情况,提出可行举措。
坚持以机制创新赋能。坚持用制度管人管事,制定部务会会议等23项日常管理制度,为机关规范高效运转奠定基础。研究起草《市委“两新”工委工作规则(试行)》《调整完善“两新”工委委员单位及其职责分工的通知》等文件,建立健全社会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运行机制。
瞄准“四个聚焦”持续用力
新时代,新征程,新部门,新使命。站在新的起点上,我们将牢固树立党建引领、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为主题主线,以建组织、扩覆盖为实践路径,以优化体制机制为基本支撑,以加强队伍建设为力量保障,瞄准“四个聚焦”持续用力。
聚焦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叫响党建引领幸福家园建设品牌。东营市党建引领城乡基层治理工作基础较好,党建引领幸福家园建设做法上升为省级部署。今年,将会同组织部门修订完善城乡基层治理工作委员会规则,发挥好县区城乡基层治理服务中心实质作用,丰富公益市集、社区“微工厂”等治理场景,形成齐抓共管、一贯到底的生动治理局面。同时,按照“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要求,全域探索“三级包联、一网统办”治理模式,发动党员群众共同参与治理服务,实现“一张网、全覆盖、心连心”,让治理人人感知、让幸福家家有感。
聚焦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全力推进“两企三新”党建工作。去年,东营市15家企业入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连续14年居全省首位。我们将推进重点非公企业全部单独组建党组织,选派“红领书记”,助力企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同时,建好用好全市道路运输管理系统和“红运家”党群服务中心线上线下两个平台,抓实道路运输行业党建。
聚焦构建社会工作领导体系,健全完善四项工作机制。理顺领导信访工作机制,大力支持信访部门开展工作。建立减负赋能机制,制定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具体举措,切实为基层松绑、减负、赋能。优化行业协会商会党建机制,研究制定加强全市性行业协会商会党建工作措施,推动行业协会商会深化改革和转型发展。完善“两新”工委运行机制,推动落实管行业与管党建、抓平台与抓人群的责任,形成一体推进、协同发力的工作格局。
聚焦赋能提质社会工作,强化基层治理力量保障。精准育强社区工作者队伍,东营市每万城镇常住人口已达到18人配备标准。今年重点破解“专职不专干、敬业不精业”问题,用好山东幸福家园社区学院,开展社区工作者“全员大轮训”,构建“力量充盈、常态赋能”队伍发展体系。不断壮大志愿者队伍,启动“志愿者之城”建设,发挥东营市志愿者总会、青年志愿者协会作用,深化拓展“五为”志愿服务品牌,探索“社会工作+志愿服务”联动融合模式,把志愿服务活动做进基层、做进社区。持续培育社区社会组织,在党组织的指导下,发动组建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社区社会组织,用组织的力量引领发动群众,让群众成为有组织的人。
来源:《中国社区报》5月20日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