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链接是社工必备的专业技能,也是社工站的一项重要工作。政府部门是资源的集大成者,是社工站应该充分挖掘的资源。然而实践中,社工往往只和民政等少数有业务往来的政府部门打过交道,链接的政府资源十分有限。如何链接更广泛的政府资源,做好社工站服务的“加法”呢?笔者基于自身实践分享几个小妙招。
妙招一:有效沟通,快速链接
链接政府资源,首先要与之有效沟通并建立关系。走好了这一步,资源就容易跟着来。
一要找对“红娘”。与政府职能部门沟通,社工若以个人身份贸然前往,可能达不到预期效果。各政府职能部门之间互有联系,因此,建议先找社工站已经建立良好合作关系的职能部门作为“红娘”,先让其牵个线,社工再去沟通,这样往往能事半功倍。比如作为社工站项目采购方的民政部门以及作为合作方的乡镇(街道),社工站向其提出链接资源的需求,对方往往会尽力提供协助。此外,其他合作过的部门、熟悉的领导、身边的朋友等都可能成为社工站链接政府资源的“红娘”。
二要写好“方案”。与政府部门沟通不仅需要“口头沟通”,更依赖于“书面沟通”。一份考虑周全、切实可行的方案,能很好地体现社工的专业水平,是快速获得政府职能部门认可的“敲门砖”。比如,某社工站看到某村“儿童之家”常年处于“关门”状态,希望链接资源将其运转起来。为此,社工带着认真调研后用心撰写的方案到镇政府寻求支持,对方看到方案中反映问题客观、解决方式可行、服务产出可见,很快就帮助社工站对接上了县文明办、县文化馆、团县委等资源。
妙招二:吃透政策,精准链接
政府部门的工作大体是围绕制定政策和落实政策而进行。社工站要有意识地将本职工作与政府部门落实政策相衔接,这样往往能引起更多职能部门的关注和支持。反之,如果社工站在链接资源时一味地谈需求,而没有搞清楚政策依据,则容易自说自话。
比如,某地社工站项目采购合同中规定了一些儿童个案或小组服务指标,这些工作都离不开学校的支持和协作,社工站一直希望与学校建立合作关系,但缺乏好的契机。恰逢该省印发了一份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政策文件,规定每所中小学校每学期至少组织一次家庭教育指导、两次家庭教育实践活动。社工站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个有利时机,以该政策为由头主动前往县教育局沟通,表达了发挥社工专业优势开展“社工服务+家庭教育”进校园活动的意愿。县教育局考虑到此事符合政策,社工又有这方面资源,便积极衔接了一所乡村小学开展合作试点。如此一来,社工站获得了县教育局的人力、场地和资金支持,从而能更好地开展服务。
妙招三:做出实效,持续链接
社工站要想持续获得资源支持,首先要把服务做实,用实绩说话。反之,即便链接到一些政府资源,也会成为“一锤子买卖”,不可持续。
一要主动而非被动。目前,社工站链接资源普遍作为一个项目考核指标。社工首先要从心态上将“要我做”转变为“我要做”,化被动要求为主动作为。特别是在资源对接过程中,社工碰壁是常有的事,社工站承接机构应给予耐心细致的督导和陪伴,为社工提供有力支持。
二要做事而非找事。社工站链接资源时要考虑周全、工作细致,切忌因一时疏忽将好事做成烦心事。比如,曾有某地社工站为乡村儿童链接一批爱心奶粉,后媒体曝光该批次奶粉为临期产品,进而引发负面舆情。
三要务实而非务虚。社工站链接资源应秉承服务对象利益优先原则,以实实在在满足服务对象需求为导向,避免链接资源成为“花架子”,这样才能得到政府部门的持续认可和支持。
资源链接过程也是关系建立的过程。社工站应牢固树立“找资源重要,维护资源更重要”的理念,通过一次次的资源链接实践,不断获取政府部门的支持和信任,充实自身的“资源库”,从而为社工站服务注入持久活力。
(作者系湖南省社会组织促进会副秘书长、湖南乐创公益慈善发展中心党支部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