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服务背景
天津市东丽区新立街道新市镇还迁工程包含S社区和X社区两个社区,该还迁工程涉及周边10个集体经济组织的7051户2.8万还迁村民的住房安置。S社区和X社区共有低保家庭150余户,包含因事实无人抚养等陷入困境的儿童50人。由于低保家庭受限于经济条件、教育观念和文化水平等方面的因素,难以给孩子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和成长环境,这些困境儿童因家庭或者自身的变故,面临着诸多困难和压力。较之在正常环境下成长的孩子来说,这些困境儿童的内心更加敏感脆弱,性格较内向,社会适应和交往能力较弱。

▲社工开展困境儿童小组活动,提升其自信心和责任心
新立街道社工站社工重点关注辖区内低保家庭中儿童的需求,通过走访排查,摸清此类人群的基本需求,在回应其需求的过程中探索困境儿童服务体系,充分利用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的资源优势,帮助困境儿童改善生存环境,搭建参与社会实践、拓宽视野的平台,培养困境儿童的学习兴趣和社交能力,推动困境儿童健康成长。
2.深度挖掘需求,打开困境儿童心扉
新立街道社工站社工充分发挥扎根社区的优势,重点关注街道区域内低保困境儿童群体,通过走访入户,对困境儿童的需求进行摸排,并收集困境儿童的微心愿。
走访入户,摸清需求。低保救助是新立街道社工站的重点工作方向,社工联合街道民政科低保工作人员进行走访入户,摸清困境儿童的现状和需求。在走访之前,街道民政科低保工作人员负责提供社区内困境儿童家庭情况、年龄等翔实的基本信息,社工通过对这些信息进行整理分析,与低保工作人员共同商议出针对困境儿童的初步走访方案。
敞开心扉,表达需要。在走访过程中,社工采用“一看、二听、三询问”的步骤,用善意贴心的语言与困境儿童沟通。首先,从生活的细微之处观察孩子的生存环境以及孩子对生活现状的满意度;其次,注意聆听孩子的语言和表述,从中判断孩子的真实情况;最后,根据以上判断,采用合适的语言进行询问。困境儿童由于生活环境的影响,往往会有较强的自尊心,尤其是年龄大一点的孩子,不愿意将自己的难言之隐告知陌生人,这时社工就要采取合适的方式,引导孩子表达出自己的困难和需求。
收集心愿,点亮梦想。完成困境儿童家庭走访后,社工通过开展“点亮微心愿”活动,呼吁社会各界人士帮助困境儿童实现他们的小小心愿。一方面,通过书写心愿这个过程,让困境儿童更加勇于表达自己;另一方面,通过爱心人士的捐助,让困境儿童感受到社会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为困境儿童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打下基础。
3.发挥资源整合优势关爱困境儿童
社工在困境儿童关爱服务中发现,经济困难是困境儿童普遍面临的问题。因此,社工通过链接天津市妇女儿童发展基金会、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等基金会以及天津东丽万达广场、周边商户等企业资源,为困境儿童的各项服务筹措资金。
爱心义卖,加油未来。为了号召更多人关注困境儿童,以实际行动营造全社会共同关爱、保护困境儿童的积极氛围,社工组织开展了“加油未来”主题爱心义卖活动,为困境儿童救助活动筹措资金。在活动准备期,社工链接辖区内的商业资源,最终获得天津东丽万达广场的支持,确定在商场内举办义卖活动,商场场地充足、人流量大等特点能够保证义卖的成功举办。在活动招募阶段,社工通过“线上+线下”招募的方式,号召社区居民和社会爱心人士参与,将家中的闲置物品进行义卖。活动共招募了60组爱心家庭参加义卖,义卖所得全部收入进入天津市妇女儿童发展基金会监管账户,用于困境儿童的帮扶工作。
上线腾讯公益,拓宽募资渠道。充足的资金是保证困境儿童救助活动开展的必要条件,为了给困境儿童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和更好的实践条件,拓宽募资渠道,社工在腾讯公益平台上线“困境儿童助航计划”筹款项目,充分借助公益数字化资源,利用互联网传播范围广、募款快捷高效的特点为困境儿童游学活动筹集资金。
4.游学课堂增进服务成效
在前期对困境儿童的走访调研中,社工发现由于经济状况或者家长身体能力的原因,很多孩子鲜有能走出社区参加社会实践的机会,参观本市的标志性建筑、博物馆、海洋馆等出现在很多孩子的微心愿清单上。为了满足孩子们的愿望,为他们的童年增添一点色彩,社工与随行的志愿者们萌生了带困境儿童游学的想法,希望通过游学课堂,为孩子们创造走进社会进行互动、亲近自然的机会,培养他们的自信心,提升他们的社交能力,挖掘他们的潜能,让他们找回社会归属感和认同感。
征集意见,培养自主性。也许是对自己的心愿羞于启齿,也许是不善于表达,在前期的微心愿收集活动中,很多孩子一开始并不明白这是在做什么,需要在社工的循循善诱下才能表达出自己的愿望。在沟通过程中,社工以大姐姐的身份与困境儿童拉近距离,建立信任关系。游学活动中,社工在确定游学目的地前会征询孩子们的意见,让孩子们大胆地说出这次游学自己想去哪里,让他们认识到,自己对这次旅行乃至对自己的人生都具有自主性和选择权,进而提升孩子们的自信和表达能力。
游学课堂,促进能力提升。儿童正处于好奇心重、求知欲强的年龄阶段,这个阶段也是他们接触新事物、获取新知识的最佳时机。游学将“游”与“学”融合在一起,既是一种创新型的旅游模式,又是一场轻松的学习体验。新立街道社工站自2022年5月启动游学项目以来,已组织辖区内的困境儿童开展2次主题游学活动。在游学目的地的选择上,根据尊重孩子的决定和“游”与“学”兼顾的原则,选择了具有文化底蕴的历史古迹、科技体验馆作为游学场地。在游学活动中,孩子们不但实现了走出社区看一看的愿望,学习到很多历史文化、科学技术方面的知识,而且在团体活动中提高了社交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培养了独立的品格,促进了社会融入。
游记总结,促进全面发展。游学结束后,社工给儿童们留了一个小小的任务,即秉持自愿原则,请孩子们将旅行的感悟写成一篇游记交给社工站。这样做一方面可以提高孩子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将孩子们笔下的难忘回忆在微信公众号平台进行展示,增强孩子们的自信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升他们参与社区活动的积极性。
5.总结与反思
目前,新立街道社工站对困境儿童的帮扶工作已初见成效,这些孩子通过参加社区活动,已经有了一些细微的变化。例如,11岁的小天(化名)最初参加活动必须有姐姐陪同,后来能够独立跟随社工外出游学,并在游学活动中担当小队长的角色。通过社工的服务,他已经基本具备独立参加社会实践的能力,其团队协作和社交能力也有所提升。小米(化名)最初参加活动时纪律性差,不服从指挥,在参加几次活动后,逐渐跟上了大队伍的节奏,能够顺利完成整场活动的任务。将来,新立街道社工站会继续链接资源,为孩子们创造更多社会实践的机会,集结更多“大手”牵着这些“小手”走出困境,让他们像其他同龄人一样积极健康地成长。
社工认为,在困境儿童帮扶工作中,不仅要重视孩子们的物质需求和成长环境,更要注重深挖孩子们的内心世界。社工在服务中开展的游学活动,也许不足以改变这些困境儿童的人生轨迹,但能在潜移默化中以微微萤火为他们的童年添一丝光芒,让他们在成长过程中体验爱,然后学会付出爱,并且更加从容地应对未来的挑战,在面对人生的困境和挫折时更加自信和勇敢。
(作者单位:牛金华,天津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汤学凤、张蕾,天津市东丽区壹童馨社会工作发展中心)
来源:《中国社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