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老龄化不仅给社会保障系统带来压力,也对卫生健康体系提出挑战。健康不平等现象在城市与农村之间广泛存在。从资源分配来看,农村地区的医疗机构普遍缺乏先进设备和专业人才,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较弱。农村居民的健康意识也相对薄弱,加之交通不便,使得卫生健康服务的覆盖率和可及性大大降低。许多老年疾病需要持续的、综合的医疗关怀和社会支持,而这在资源有限的农村地区难以实现。因此,社会工作的介入成为一种迫切需求。社会工作服务不仅可以改善农村地区老年人的健康状况,还能有效缓解健康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那么社会工作应该如何介入农村老年人健康管理呢?
第一,提升服务能力与范围。为了更有效地服务农村老年人群体,需要加强对社工的系统培训,社工不仅要了解老年人生理、心理和社交方面的特殊需求,还要掌握应对这些需求的专业技能。这意味着,培训内容不仅应包括基本的医疗知识,还应涉及老年人疾病预防、营养指导、药物管理及紧急情况应对等实用技能。为适应信息时代发展,社工还需学会利用远程咨询等数字技术,跨越地理空间,扩大服务范围。服务方法也可创新,比如可以通过组织小组工作或互动式健康讲座来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意识和社交互动,在关照其身体健康的同时增进其心理福祉和生活质量。当然,更需要建立一个以案例为基础的知识共享平台,让社工可以交流经验、讨论策略,促进最佳实践的发展和应用。
第二,强化与卫生健康部门的合作。在农村老年人健康管理中,社会工作与卫生健康部门的紧密合作是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的关键。首先需制定一个正式的合作框架,明确各方的职责、合作方式及沟通机制,确保双方在健康服务规划与实施过程中无缝对接。在此基础上,可以建立一个共享的健康信息系统,用于记录老年人的健康数据、疾病史、用药情况等。在合作过程中,还应鼓励双方进行人员交流和培训。
第三,推动构建农村社区志愿服务体系。社区是支持农村老年人健康的基石,而志愿服务体系的建设可以有效地动员社区资源,提高健康服务的可及性和可持续性。“社区健康大使计划”是一个不错的选择,通过选拔并培训具有社区影响力的居民,特别是返乡的退休卫生工作者、教师等,让他们成为健康教育和服务的中坚力量,承担起宣传预防性健康措施、组织相关健康活动、提供基本健康咨询和初步检查等任务。此外,可以通过设立健康信息站、组织定期的健康讲座和展览以及发放健康教育材料等方式,增强他们在社区中的作用。志愿服务体系的建设也需要学校、社会组织、企业等力量的广泛参与,通过合作开展健康教育项目、赞助健康活动等方式,为社区健康做出贡献。
第四,实施多元化的资金筹措和资源整合。农村经常面临资金不足和资源短缺的问题,这对于提供连贯、全面的老年人健康服务造成了障碍。因此,采取创新和多元化的筹资和资源整合策略至关重要。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是推动公私伙伴关系(PPP),吸引私营部门投资农村健康项目,这不仅可以带来资金,还能引入企业的管理经验和技术创新。此外,探索与政府部门和社会组织的合作也非常重要,他们可以提供资金援助、专业培训或其他支持。
第五,加强结果评估和持续改进服务质量。为了确保服务的有效性和持续性,必须建立一套全面的评估体系和持续改进机制。采用基于证据的实践是关键,这就要求制定明确的评估标准、建立有效的数据收集系统。社会工作人员应受过专门培训,能够收集并分析定量和定性数据,不仅关注统计数字,还要深入了解服务对象的个人体验和需求。持续改进的理念应贯穿于整个服务提供过程,强调透明、问责和以人为本的方法。通过这样的评估和改进机制,不仅可以提高农村老年人的健康服务质量和满意度,还能确保服务的灵活性和响应性,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的多样化需求。
(作者系华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耶鲁大学访问学者)
作者:韩丽
来源:《中国社会工作》2023年10月下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