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记者获悉浙江省金华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了《乡镇(街道)社会工作站管理与服务规范》,于今年1月11日起正式实施。该标准明确了乡镇(街道)社工站的管理、服务、评价监督等内容,规定社工站配备专职人员不少于 3 名,每人每年度应接受继续教育不少于 90 学时,培育志愿者不少于 30 名,聚焦社会救助、老年人、儿童青少年、残疾人、家庭、社区等服务领域。
看点1
社工站可采用2种运营方式
该标准明确了乡镇(街道)社工站是以所在乡镇(街道)为服务范围,统筹协调社会资源,为辖区群众提供专业服务,促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综合性服务平台。社工站具体由乡镇(街道)自主运营或由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第三方社会组织运营,主要职责是提供专业社会工作服务、开展社会工作者队伍管理和专业人才培养工作、链接资源、提供专业社会工作督导支持服务、提供日常运营服务等。
具体在组织架构上,该标准明确设站长1名,可由乡镇(街道)相关负责人兼任;副站长1名,可由承接运营的社会组织负责人或主管社工担任,并配备社会工作督导岗位人员,建立完善操作规程和考核办法,对社工的基本行为规范、工作流程、服务标准、职业伦理等内容作出评价。
看点2
配备不少于3名专职人员
在社工站人员管理上,该标准明确要建立人员管理、培训、监督等制度。社工站应配备具有高中及以上学历、社会工作专业能力的专职人员不少于 3名,其中考取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证书或社会工作及相关专业毕业者不少于2 名,每人每年度应接受继续教育累计不少于 90 学时,学习内容包括政策解读、社会工作专业知识、方法与技巧等。
同时,该标准明确社工站在本区域招募和培育本土化的志愿者不少于 30 名,并建立志愿者招募、培训、上岗等管理制度,为志愿者购买相关活动意外保险,要求利用志愿服务信息系统为志愿者建立服务档案、登记服务时长、出具志愿服务证明。
看点3
聚焦民生服务和治理6大类
具体服务方面,该标准明确了社工站应动员本区域内志愿者、爱心单位等社会力量,整合人力、物力、资金等社会资源支持社会工作服务,运用专业方法主动收集、评估本区域群众的服务需求并提供相应服务,主要有社会救助服务、老年人服务、儿童青少年服务、残疾人服务、家庭服务、社区服务。
——社会救助服务主要是为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特困人员、低收入家庭等救助对象提供政策咨询、个性化帮扶、危机干预、心理支持、能力提升与社会融入等服务;
——老年人服务主要是面向本区域的全体老年人,以困境老人为重点服务对象,开展多样化的为老助老服务,服务内容有健康维护、生活照料、精神关爱、心理辅导、关系调适、权益保障、社会支持与社会参与、临终关怀等;
——儿童青少年服务主要是面向本区域的全体儿童青少年,以困境儿童为重点服务对象,提供救助与保护、违法犯罪预防、家庭状况改善、安全和心理健康教育、心理疏导与干预、权益维护等;
——残疾人服务主要是为本区域的各类残疾人提供政策咨询、生活照料、健康恢复、心理支持、就业帮扶、特殊教育、社会融入等服务;
——家庭服务主要以家庭为服务对象开展社会工作服务,包括家庭救助与帮扶、婚姻辅导、家庭暴力干预、家庭关系调适、心理辅导与干预等;
——社区服务主要是协同政府职能部门、社区居委会、社会组织等力量满足本区域群众的公共服务需求、解决社区发展中的公共问题,促进社区多元共治,服务内容包括促进邻里关系、调解社区矛盾、赋能社区工作人才、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搭建社区共治平台与议事协商机制等。
记者了解到,金华市从2020年开始按照一年试点、两年铺开、三年全覆盖的社工站推进思路,并发挥全省首个地市级事业单位类型的社会工作总站统筹指导作用,到2022年底已全面建成146家乡镇(街道)社工站。
据统计,三年来全市共投入社工站建设与运营资金5100多万元,保障每个社工站常驻3名专职社工,聚焦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以民生保障服务为主线,累计服务超30万人次,入户走访2万余户,组织各类活动3000余场,链接慈善等社会资源款物价值合计超800万元,切实将社工站的专业服务与基层民生服务、社会治理创新相融合,为全市实现市域现代化先行与共同富裕示范先行提供有力支撑。
来源:中国社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