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女常年外出打工,农村老年人独守空房,除了三两好友乘凉晒太阳,可能唯一的活动只是吃饭休息。对于特殊困难群体,尤其是腿脚不灵便的老年人,一粥一饭更来之不易。加之,老年人常见的慢性病,出于生计的考虑,出于帮补儿女的考虑,由于知识学习的滞后,由于医疗资源的匮乏,久而久之,小病终成大病……为更好推进农村养老服务,增进老年人福祉,济南市槐荫区吴家堡街道社会工作服务站(以下简称:吴家堡街道社工站)联合济南槐荫积成社区社会服务中心总干事杨阳开展走访调研活动。
一、深沟通,明需求
本次走访过程中,社工与曹家圈村李春荣书记开展一对一、面对面交流会,了解有关本村困境群体、幸福院、村庄特色、下一步村庄整体规划等内容。该村面积小、人口少,但老年人占比较大,目前村内可利用的资源有黄河防汛文化广场、周边兴沃农业等资源。同时,在乡村工作人员的陪同下一同漫步村庄,了解村庄布局、实地参观曹家圈防汛文化广场;在乡村工作人员的引介下,同幸福院的老年人们一对一沟通交流,发现主流叙事所遮蔽的日常生活,感知日常生活背后的故事与意义。当然,一次短暂的沟通交流并不能达至最终结果,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更是一个陪伴的过程,需要社工持续跟进。

二、勤思考,深挖掘
通过实地走访,针对老年人的显性需求,政府在做,村集体在做,公益慈善组织也在做……例如,在各种相关配套措施下,结合农村现有条件、现实资源,开办农村幸福院不仅能够缓解部分乡村老年人生活的需求,而且依托这个载体,回应TA们活动、健康的需要,这也是农村地区在积极探索因地制宜的一种养老服务形式。我们也能看到,各村围绕产业特色探索并打造出彩模式,提振集体经济,从而使收益惠及全体乡村成员,更是对乡村养老服务持续发展的保障。
那么,我们呢?介入(介入的程度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到农村场域中的社会工作者们能做些什么呢?除了紧跟时代步伐,乡村社会生活中鲜活的个体故事也值得记忆及传承。
下一步,吴家堡街道社工站将继续深耕辖区农村,聆听老年人生活故事,寻找农村老年人集体记忆,在此基础上,社工站将加强与各方的沟通和协作,为农村老年人提供契合个性的服务。
济南市槐荫区吴家堡街道社会工作服务站
刘鑫昆、丰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