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滨州市深化“优编强基”改革,助力基层治理提质增效》经验做法获省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专班发文推广。
滨州市制定出台《关于深化“优编强基”改革助力破解“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二十条措施》,同步编发专项整治政策汇编,切实发挥机构编制基础性保障作用,推动基层治理提质增效。
一是“沉浸式”蹲点调研把脉基层实情。组织赴沾化区富源街道、泊头镇等镇街开展实地调研,深入了解机构改革、综合执法改革、基层管理体制等情况,剖析基层“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坚决杜绝“越减越负”。选派人员赴滨城区彭李街道、博兴县庞家镇开展驻点调研,“沉浸式”了解基层情况,梳理汇总9个部门50项3大类行政审批服务事项承接办理情况,找准基层治理面对的突出问题,为制定专项整治措施提供详实资料。
二是“重塑性”机构优化破解条块不畅。结合机构改革,聚焦基层承担的党的建设、经济发展、民生服务、平安法治“四大职能”,将镇街内设机构由“七办五中心”统筹设置为“五办四中心”,进一步优化镇街机构职能体系。设立社会事务(民生服务)办公室,统筹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为健全社会工作职能体系,惠民县制定了《关于推进社会工作力量向镇(街道)延伸建立社会工作基层组织体系的工作方案》,明确镇街社会事务办公室承担属地社会工作,镇街党(工)委副书记兼任办公室主任,保障了社会工作职责在基层镇街延伸的全覆盖。
三是“差异化”下沉编制破解力量不足。坚持“减上补下”,向镇街下沉行政事业编制,带动资源、管理、服务下沉,保证基层事情有人办。预留足量人才“蓄水池”编制,做好动态循环使用,向镇街下达用编进人计划700余名,重点保障“三支一扶”招录、退役士兵安置、公费师范生培养、大学生乡村医生安置,为基层不断补充“生力军”。县(市、区)根据乡镇(街道)人口规模、经济发展、服务半径、承担任务等情况差异化分配下沉编制,不搞“一刀切”。博兴县探索统筹使用行政事业人员,结合镇街机构职能、工作量等关键要素,限额设置若干工作组,实行因事设岗、以岗定责、按岗定人,打破人员身份限制,充分发挥编制资源效益。
四是“精准化”扩权赋能破解合力不强。指导滨城区做好行政执法赋权省级试点工作,对照省政府106项赋权指导目录事项,逐条分析研判管理权限、难易程度、办案频率、衔接配合等实际情况,深入了解镇街承接过程遇到的问题困难,精准筛选出交通运输、农业农村、城乡建设等6个领域96项赋权事项赋予镇街,确保赋权事项放得下、接得住、用得好。着眼增强镇街统筹协调能力,将县级部门派驻执法力量纳入镇街综合执法机构,统一接受镇街指挥调度,进一步握指成拳形成合力。惠民县建立健全派驻人员管理“五项制度”,加强镇街对部门派驻机构及人员的管理,提升镇街话语权,推动“五权下放”落实落地。沾化区建立综合执法全周期部门协作配合体系,加强部门间协作配合,从源头上解决工作推诿扯皮等问题。今年以来,沾化区共处置生态环保、安全生产、拆除违建等执法事项2756起,解决基层群众急难愁盼事项1.08万件,事项按期化解率99.7%,回访满意率97.6%。
来源:滨州社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