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全国各地高校陆续开学。面对新学期的学习、生活、社交、未来规划等,不少同学还没开学就已陷入精神内耗。精神内耗又叫心理内耗,是指在自我精神世界中,无法处理好自己与自己的关系,从而陷入一种心理损耗的状态。内耗的长期存在会让人感到疲惫,影响心理健康。一些处于精神内耗状态的高校学生往往将自己置身于压力事件之中,经常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患得患失,对当前应做的事情缺乏足够的专注力和行动力。今天,小编向大家推荐一则学校服务案例,看社工如何运用叙事疗法,帮助“内耗星人”改写人生故事。
一、案例背景
小张是一名长期自我内耗的理科研究生,目前正在读研三。在生活中,小张的交际圈较小,做事情比较踏实,性格内敛,不善于表达。师生关系在小张的研究生生活中占据重要部分,但其研究成果经常受到导师的否定和打击,这极大地挫伤了其自信心和自我认同感。在学习中,小张由最初的对科研满怀热情,到现在对自己是否适合搞科研产生了严重怀疑。此外,正逢毕业季的小张还处在升学与毕业的双重压力中。在多重因素的束缚下,小张每天都感到精神紧张,深陷精神内耗之中,并出现了严重的失眠问题。经同学推荐,小张找到学校社工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二、分析预估
社工通过访谈,详细了解小张的个人情况及生活状况。小张正处于人生的交叉路口,毕业、升学以及就业等多方面的压力让其陷入对未来患得患失的内耗状态。经评估,社工发现他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三方面:一是自我认同感低。糟糕的生活状态使小张对自我产生了怀疑,觉得无法掌控自己的生活。二是抗压能力较弱。小张面对问题时,时常感到焦虑不安,并伴有严重的失眠问题。三是精神内耗严重。小张做事比较拖延,总是拖到最后才完成,经常处于内耗状态。叙事疗法认为服务对象具有自我发展的潜质,其包含的外化、改写、重塑、见证等技术能够帮助服务对象重建自我认同,拓展认知,找回对生活的掌控感,缓解情绪问题。社工根据小张的现状,结合叙事疗法评估其存在以下三方面需求:一是建立积极的自我认同;二是正确看待压力和焦虑;三是摆脱拖延习惯,减少精神内耗。
三、服务过程
(一)倾听故事,明确服务焦点通过与小张的对话,社工了解到小张目前正处于毕业的关键时期,过度的压力让他感到无法掌控自己的生活。小张对未来很担忧,将毕业的任务一再拖延,这令他陷入焦虑-自责-失眠的恶性循环中。小张谈到导师对自己苛刻的态度让他害怕面对毕业,强调导师是自己产生内耗的原因。此外,小张认为自己“心态出了问题”以及“处理不好人际关系”导致自己面临现在的困境。在这种情况下,社工引导小张认识到负面经历以及对自我的消极评价才是导致无力感的根源,由此帮助小张减轻对自己的苛责,为外化对话做准备。因此,社工将服务重点聚焦于帮助小张客观认识自己的处境和问题,引导其转变消极的观念,发掘其推进毕业任务的积极性和潜力,进而培养其强大的内心力量。
(二)外化对话,重建自我认同问题外化作为叙事疗法的重要技术,能够帮助服务对象跳出问题的控制,将人和问题分开,从而消解故事中的负面定论,为改写故事提供空间,同时有助于进一步揭露和解构服务对象消极的自我认同。根据小张的叙述,其感受到的焦虑,以及回避与导师的交流等问题都是外化的焦点。在社工引导下,小张将自己的焦虑比作“大河”,将“害怕无法顺利毕业”称作“火山爆发”。小张解释“大河”表明他想渡过这条“充满焦虑的河”,“火山爆发”则意味着“压力和灾难”。社工鼓励小张描述“火山爆发”对自己的困扰,以及评估“火山爆发”给生活带来的影响,从而帮助小张将自己与问题剥离开来,客观看待问题。在外化对话中,小张认为“火山爆发”会让自己不断内耗,产生焦虑和压迫,但他也提到“火山爆发”的存在能“督促自己行动起来”。外化对话让小张重新定义了他和“火山爆发”的关系,这给小张提供了重新思考自己生活意义的空间,为进一步改写故事奠定了基础。
(三)改写对话,寻找例外事件改写对话鼓励服务对象察觉到生命中被忽视的但十分有意义的经历,帮助服务对象继续发展和丰富生命中的故事,进而重新构建自我认同。在外化对话中,小张重新理解了自己和问题的关系,认为“火山爆发”除了让自己产生焦虑外,还能被看成是一扇宣泄情绪的窗口。社工以此为切入点,通过挖掘小张过往生活中那些被忽视的但能体现力量感的经历,帮助其重新构建自己的生活故事。在这一过程中,小张的故事发生了改变,之前他认为“自己不适合搞科研”,现在他将自己定义为“遇到困难后仍然想办法积极解决的人”。有了“积极顽强”的自我定位,意味着小张找到了全新的自我认同。此外,社工了解到小张获得奖学金与其导师的帮助分不开。以此为转折点,社工鼓励小张评估导师的做法,引导小张从多角度理解导师。社工通过询问小张“导师是否有积极正向的一面,如何理解这一面”,使小张意识到导师的严厉苛刻暗含着对科研的高标准要求和对自己毕业的期待。上述对话帮助小张消除了对导师态度的误会,还原其对导师做法的理性认识。接下来,社工引导小张根据自己的性格寻找合适的应对导师的方式,帮助小张恢复与导师的关系。在后来的几次会面中,小张告诉社工,他鼓起勇气跟导师聊了自己毕业的事情,交流还算顺利。这是小张迈出的重要一步。
(四)重塑故事,回归正常生活通过几次服务,虽然导师的阴霾已经不再笼罩着小张,但他还会怀疑自己不能顺利完成学业,对自身能力缺乏信心。针对小张的担忧,社工从他已初步建立起的自我认同入手,引导他相信自己,同时引导他将思想上的蜕变融入日常生活,通过寻找生活中能为其提供正向认同的朋友或家人,弱化导师和毕业焦虑等给其带来的消极影响。在重塑对话中,社工鼓励小张回忆那些充满价值感和力量感的故事里自己的做法。小张由此认识到他和重要他人小王对彼此生活的影响。小王的支持和认可,让小张更加确信自己的能力,帮助小张加强了自我认同。小张也意识到自己对小王生活的影响,这使小张对自我价值感形成一种积极的定位,从而重拾生活的主导权。
(五)见证故事,巩固服务成果叙事疗法强调,重要他人的见证有助于服务对象新故事的发展和延续。在这一阶段的会面中,社工与小张共同回忆了新故事是如何发展起来的、自己是如何夺回生活掌控权的,强化了小张的自我价值感,帮助他内化新的叙事。为了提升小张对新故事的认同,在征得小张的同意后,社工联系了小王,并将每次会面的录音文本给了小王,鼓励小王根据小张的叙事和近期的转变,写封信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支持。小王在信中回忆了小张没有被“火山爆发”压迫的那段时光,表达了对小张新故事的欣赏和支持,并认为小张的故事也鼓励他从过往的经历中重拾信心,勇敢地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小王的参与极大地促进了小张新故事中“积极顽强”自我形象的塑造,给予了小张继续发展自己新故事的信心。社工及朋友的支持让小张从自我怀疑、充满纠结的内耗状态中逐渐脱离,他开始找回以往在学业方面的信心。慢慢平复的内心让他不再担忧“如果失败了该怎么办”,他也明白只有专注当下、脚踏实地地做好应该做的,才能够重新掌控自己的生活。
四、总结与反思
本案例中,社工通过对比小张接受服务前后的行为和心理状态变化,发现小张接受服务前过度忧虑未来,拖延逃避与毕业有关的事情,而接受服务后逐渐转变认知,多角度看待问题,尝试制定目标,脚踏实地地准备毕业事宜,并开始相信自己的能力,缓解了精神内耗,重新掌控自己的生活。本案例服务的过程也是社工专业成长的历程,社工有以下总结和反思:首先,叙事疗法对于缓解高校研究生的精神内耗状况具有一定的效用。叙事疗法的技巧方法能够使服务对象从困扰自己的焦虑压迫状态中脱离出来,寻找释放情绪的合理出口,了解事情的多面性,从而逐步摆脱问题的压迫,看到故事的转机,增强对新故事的认同,并能够在今后的生活中积极面对挑战,重塑自己的人生故事。其次,服务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本次个案服务只涉及了服务对象及其同辈群体层面,没有链接到服务对象的家庭支持网络,缺乏对周围环境的深度挖掘。最后,研究生的精神内耗问题对自身身心健康和学业发展有负面影响,希望高校能联合学校老师、社工、社会组织、家庭、同辈群体等相关资源,为处于精神内耗状态的研究生提供相应的帮助,满足他们日益多样化的心理健康需求。
作者:郑玲 杨怡文
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
来源:《中国社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