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南桥镇以争创省级社会工作服务站试点为目标,以现有市级社工站为依托,打造“红、橙、金、绿、青、蓝、紫”“七彩社工”模式,创建寓意未成年人心怀梦想、茁壮成长,服务困难老年人幸福生活的“禾田驿站”品牌,走出了一条有色彩、有活力、有温度的社工助力基层社区多元治理新路径,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以红色社工为引领,凝心聚魂铸根基。红色,赤诚守初心。坚持党建引领,弘扬沂蒙精神,赓续红色血脉。强队伍。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和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成立60支红色社工队伍,鼓励引导全镇294名党员加入其中,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固阵地。投资20余万元改造提升南桥镇社会工作服务站,以镇初级中学省级首批红色文化传承示范校为基础,与“讲故事、学理论”“七讲七进”等宣讲活动有机融合,深入挖潜南桥和全县红色资源,开展各类理论宣讲15次,帮助学生扣好“第一粒红色扣子”。拓载体。建立县级红色教育基地常态化联系机制,组织服务群体到红色教育基地开展党性教育 5 次,学党史、颂党恩、听党话、跟党走。
以橙色社工为导向,志愿服务增情怀。橙色,奉献暖人心。弘扬志愿服务精神,凝聚助推高质量发展精神力量。以志愿服务为平台。充分发挥全镇59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站作用,聚焦社会救助、慈善事业、社会福利、文化活动等领域,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60余次。以特色活动为牵引。深入实施“小兰劝学”项目,关心关爱留守儿童;扎实推进“情暖夕阳”项目,关心慰问困难老人;联系社会爱心企业人士开展捐资助学、扶贫济困、节日慰问、一对一帮扶等活动12次。以非遗文化为传承。组织市级非遗兰陵绳编、县级非遗剪纸等传承人,开展南桥武术进校园、非遗文化进校园等活动5次,通过示范引领,将“指尖记忆”变成“指尖经济”,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
以金色社工为衬托,高效畅达解民忧。金色,公开促规范。拓宽便民服务信息公开渠道,以解决特殊群体困难为重点,扎实做好民生服务工作。排重点。深入开展“大走访、大排查、大宣传”活动,聚焦独居老人、留守儿童、困境儿童等特殊群体,建立需求库和资源库,形成“责任清单”和“落实清单”。截至目前,共摸排独居老人、留守儿童等各类群体2100余人,均已实现结对帮扶。解诉求。用好“12345·兰陵首发”线上为民服务平台,聚焦低保申请、大病救助等特殊领域,及时接收解决群众网上诉求,以线上“掌中宝”、信息“小灵通”打造阳光规范运行机制,目前共办理低保申请28户41人次,办理大病救助36人次、救助金额9.8万元。帮代办。定期开展关爱服务群体“敲门行动”,集中做好惠民政策传达、民情民意收集等工作。目前共为困难职工提供物质援助3次,为残障人士、行动不便人员提供上门帮助办理事项服务30余次,开展妇女儿童反家暴讲座9次,调解家庭纠纷13个。
以绿色社工为纽带,同心同行守健康。绿色,清风树正气。守卫身心健康,护航快乐成长。生活上优先照顾。立足卫生健康、心理疏导等领域,发挥镇医院和各村级卫生室健康监测作用,探索建立特殊群体定期回访制度,分门别类建档立卡,随时掌握人员身体状况,社工已开展健康走访、健康查体、免费义诊、送药上门等活动11次。学习上优先辅导。发挥学校作用,建立“1+1+N”帮扶机制,每个留守儿童确定一名学习助手,根据学习情况和心理状况,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开展针对性学习帮助和心理疏导,不断提升儿童学习动力。活动上优先推荐。依托“小兰劝学”项目,联合社工机构,组织100余名中小学生积极参加国防教育成长训练营活动,观红色基地,听爱国宣讲,做趣味活动,解心理压力,助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以青色社工为彰显,活力实干强担当。青色,青春显活力。着力打造一支政治素质高、工作能力强、本职业务精、带富作用好的生力军、急先锋。搭平台。发挥南桥镇青年人才服务站载体作用,聚焦就业辅导、创业援助等领域,畅通就业创业信息收集、宣传渠道,社工为群众提供各类政策咨询110余次。聚人才。发挥沂蒙和谐使者、兰陵和谐使者专业人才引领作用,开展系列公益讲座3次,提升社会工作影响力。发展壮大社工人才队伍建设,引导全镇社会工作从业人员参加职业资格考试,提高持证社工比例。增情怀。依托“南桥新声”年轻干部队伍,主动对接兰青公益和孤贫儿童团构建帮扶体系,树牢宗旨意识,厚植为民情怀,全镇共建设希望小屋22处,开展学习辅导、人居环境整治等各类志愿服务60余次,发放各类慰问金1万余元。
以蓝色社工为支撑,强基固本筑防线。蓝色,护航守平安。坚决守住“一排底线”,构建社会治理新模式、共建共治新格局、乡村善治新实践。强化法治宣传引导。围绕法律援助、社区矫治、犯罪预防、禁毒戒毒等领域,联合派出所、司法所、综治办等部门开展普法宣传赶大集活动5次;聘请镇派出所、司法所人员担任学校、社区法律顾问,到学校、社区开展普法教育、法律援助、矛盾纠纷化解等活动15次。细化巡逻防控举措。充分发挥全镇90余名网格警务员作用,持续开展“学校见警、逢集见警”专项行动,推动“双化联动”工作纵深开展,持续巩固“平安南桥”建设成果。深化安全生产建设。聚焦学校餐厅食品安全,抓实抓细食品安全“两个责任”,组织开展明察暗访、一线督导活动等6次,坚决落实食品安全职责,守护未成年人“舌尖上的安全”。
以紫色社工为目标,攻坚突破求发展。紫色,创新求突破。树立“短板就是空间、弱项就是潜力”思维,提升为民服务水平。打造服务群众“主阵地”。以满足群众需求为导向,以提升服务质效为重点,强化为民服务队伍建设,积极整合各类社会资源,大力发展培育社区社会组织及志愿服务队伍12家。优化提升便利利民服务阵地,充分依托上级惠民政策,发挥第一书记帮扶作用,做好社区改造提升规划,新建5处行政村党群服务中心,提升改造48处。充实基层社工人员力量,新选聘社会工作者3名,不断提升为民办事服务水平。绘就共享共治“同心圆”。依托镇微信公众号、“平安临沂”客户端、“12345·兰陵首发”工单等平台收集服务需求,打造群众“下单”—社区(村居)“派单”—社工站“领单”等菜单式“一揽子”服务模式,真正实现“村民有需求、社区(村居)有服务、社工站有行动”,满足群众多样化需求,目前共收集涉及基础设施、文艺活动等各类服务需求32项。锻造智能社区“金钥匙”。建设农村电商、智慧村庄、数字乡村等智慧治理体系,选取北桥村、斜里村、西户庄村为试点,发挥社会工作者能动作用,开展农村电商、数字化平台、物联网建设等活动,促进社区治理向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