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乡镇(街道)社工站建设是我国社会工作事业发展中的一件大事。在《全国社工站建设优秀案例集》出版之际,社工君特邀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王思斌作序。现节选序言部分内容如下:
社工站要提供扎实的高质量服务
这本《全国社工站建设优秀案例集》收入了比较丰富的政社协同的例子。从比较成功的经验来看,社工站(机构)较顺利的发展,除了政社协同之外,社工站(机构)能提供扎实的、符合当地需要的服务是关键。
(一)完成好承接的工作任务
具体地说,无论是基层政府自己建立实体性的社会工作机构,还是通过购买服务委托社会工作机构承接服务,其目的都是要完成来自上级政府或基层民众的、具有迫切性的任务。对于社会工作机构来说,按质按量地完成政府委托的任务是第一位的。
在社会工作机构与政府委托的工作任务的关系上,学术和实务界有一些不同的理解。有种观点认为,社会工作是专业活动,建立社工站也明确要求专业化导向,因此,社会工作机构的任务就是做那些政府做不了的专业社会服务,而不应该承担一般性的行政性、事务性工作。这是从比较专业的、理想的角度出发的。另一种观点认为,社会工作机构应该(特别是建立之初)要承担一些政府因缺乏人手等原因而难以做好的工作,但是不能认为政府花钱建立社工站、购买服务,就是为了为基层民政部门多增加几个人手。在要求社会工作机构完成某些行政工作的同时,也要为他们进行专业服务留下一些机会。这是比较现实的想法。
但是无论如何,社会工作机构进入村庄、社区后,如果迟迟拿不出让政府和居民满意的服务成果,那么,社会工作机构的发展就可能面临停滞的危险。所以,新建的社会工作机构一定要做出自己的成绩,而且是经得住考验的成绩。社会工作机构刚建立或进入村庄社区,不一定高调,但是在第一项服务的设计上,一定要贴近实际、精心准备、细心操作,提供扎实的高质量服务。
(二)“吃透两头”——服务于民众和政府
社会工作机构是为困弱群体和更广大居民服务的,但是,许多居民并不知道社会工作为何物。政府作为社会工作服务的购买方,既有通过社会工作做好为民服务的意愿,也有借助社会工作有生力量做出政绩的考虑。这些都不奇怪。乡镇社工站的活动场域绝不是无所事事的“下午茶”,而是需要处理很多迫切性问题,包括政府和居民想法不一致的问题。这就给新生的或新来的社会工作机构带来挑战。
社会工作机构的生存和发展要注意“吃透两头”。“吃透两头”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经验,这里说的“两头”是指“上头”(上级政府的政策)和 “下头”(基层及群众的想法)。“吃透两头”就是既要透彻理解上级政策要求,又要充分了解基层情况,看上级的政策是否符合基层实际,怎样的政策才能切实得到贯彻执行。社会工作机构建立和运行中的“吃透两头”还包括要了解政府的想法和民众的需要,并且找到两者之间的结合点,通过自己辛苦、细致和艺术化的工作尽量实现“双赢”,使政府和民众都满意。这里不是社会工作者的“油滑”,而是基于社会工作基本理念、务实的、艺术化方法的运用,是持续为政府分忧、为百姓解愁的努力,也是社会工作者的实践智慧。
(三)注意整合性、可拓展服务
按照民政部推进乡镇(街道)社工站的想法,社工站建立之初首先要做好社会救助服务,解决基本社会保障和基本社会服务方面的弱项、短板问题。确实,由于农村地区民政力量不足,基本社会保障、特殊群体的基本社会服务常常成为民政部门关注的底线问题。建立社工站或购买社会工作机构的服务,应该首先解决这些最迫切的民生问题,许多社工站建立之初也是这样做的。在这方面,在发展过程中,也有不同的做法。一些地方规定社工站只能做民政方面的工作,不能超越民政工作范围。这种先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的想法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实际上,民政系统的许多工作是联系在一起的,甚至民政工作与妇联 、残联的工作也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于是 ,在定位于民政工作关键工作的同时,也顾及(甚至是自然扩展到)其他相关工作是必然的和必要的。这种既有重点又关注居民整体需要的想法和做法,有利于社会工作被承认和得到持续发展。关键是社工站首先要做好“规定动作”,做好“份内”工作,在此基础上审时度势、力所能及地兼顾其他相关工作。随着社工站站稳脚跟,在得到乡镇(街道) 同意之后,可以逐步扩展自己的服务范围。这是社工站要经历的过程,既是其建立过程,也是其发展过程,需要社会工作者主动征求乡镇 (街道)村居负责人的意见,细心地推进。
(四) 服务要有一定的标识度
在全国范围内,特别是在不发达农村地区,建立乡镇社工站是新鲜事物,要建好社工站,使其顺利发展,建设好架构、开展好“第一项”服务是重要的。同时,也要尽力使那些做得好的服务有标识度,开始建立自己的“符号资本”。社会工作者一般不刻意炫耀自己的工作,但是在新发展地区,必须精心设计工作和实施服务,以表明自己的存在。在社工站建立或某受委托机构新进村居初期,社会工作者常常是跟着乡镇(街道)村居工作人员进村入户,做一些配合性工作,这是必要的第一步。
随着社工站的建立和运行,机构有计划地开展服务,社会工作机构就不能满足于跟随和简单协助,而是要有较高质量、能拿得出手的服务,从而建立自己的标识。在这方面也要得到党政村居负责人的支持。有些时候,党政村居负责人在向上级报告自己的工作时,会自觉不自觉地忘掉对社会工作机构工作的提及(这种情况就是在大城市中也经常存在),这不利于社工站更加积极主动和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社会工作不但要有存在感,也要有存在性。要有标识度 ,一是要切实做好服务—精心设计和做好有重要意义的服务;二是需要与基层党政负责人建立协同意识和协同关系。正如有的案例所指出的,嵌入式发展可以促进社工站的深度发展,也会进一步促进民政部门行政效能的提升和社会工作的社会影响力的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