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市梁山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民生民政工作,为认真贯彻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依据省市民政部门、慈善总会要求,在十四五期间,每年投入省市县慈善资金72.22万元,通过购买服务方式委托梁山县大义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执行“情暖夕阳”经济困难失能老年人关爱项目。通过“社工驱动、护工行动、义工联动”三工联动机制,为全县817名经济困难失能老年人开展提供生活照料、康复护理和精神慰藉等综合服务。8月22日,全省“情暖夕阳”项目推进会在梁山县召开,黄河流域和乡村振兴重点扶持县9市35县参加。
一、主要做法
(一)开展“三站共建”,为项目实施提供阵地支撑
开展社工站、社会救助站、慈善工作站“三站共建”。在全市率先实现14处乡镇(街道)社工站全覆盖,每年投入139.5万元用于购买乡镇(街道)社工站项目,配备驻站社工28名;每年投入118万元用于购买社会救助服务,配备社会救助协理员25名。在阵地上实现了社工站和社会救助站、慈善工作站三站共建,促进了“情暖夕阳”经济困难失能老年人关爱项目的顺利实施。
(二)建立“三项机制”,实现服务高效闭环
1、搭建一个平台,实现服务日常监管
搭建梁山县民政居家服务信息化监管平台,数字化赋能“情暖夕阳”项目“三工联动”日常服务监督管理,推动数字民政建设,实现“三工联动”服务线上线下信息互通,三工服务及时高效,老人满意度即时反馈。
2、建立一张清单,精准对接老人需求
在深入家访经济困难失能老人基础上,认真梳理分析总结和归纳老人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精准评估和识别老人的个性化、差异化需求,制定“三工服务”清单,包括“照护服务、助医服务、精神慰藉、心理咨询、社工服务、技能培训”6大项28小项,为每名老人每月服务4次,每次服务不低于1小时。
3、设立一支基金,多方整合慈善资源
梁山县慈善总会设立县级“情暖夕阳”基金一支,通过“慈心一日捐”、“腾讯99公益日”等多种方式为项目筹集资金,不断整合线上线下慈善资源,加快构建“政府救助+慈善救助”模式,积极培育和发展社区慈善基金,充分调动发挥公益群体、公益慈善组织在第三次分配中的作用。截止目前已设立14个社区(村)公益慈善基金,募集资金74.93万元。
(三)组建“三支队伍”,创新“三工联动”服务
1、社工队伍:以14处乡镇(街道)社工站为依托,全县共选配35名专兼职社工组成项目团队,为经济困难能老年人开展资源链接、心理辅导、精神慰藉等专业心理咨询和社会工作服务。在项目运行和资金管理、项目培训和宣传推广、调度考核和内部协调、档案管理和安全监测等方面密切协作、形成合力。
2、护工队伍:建立护工工作职责、服务指标、服务流程等多项制度。严格护工的公开招聘、培训考核、定期督导等程序,按照就近就便的原则,招聘40名护工为需要的经济困难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开展打扫卫生、洗衣洗被、助餐助医、帮办代办、安全巡防等基本生活照料服务。
3、义工队伍:以乡镇(街道)社工站为单位成立14支“情暖夕阳”经济困难失能老年人志愿服务队,由驻站社工负责志愿者的招募、培训、管理、奖惩、维护等工作。联动梁山县水泊爱心志愿者协会、梁山大义救援队等志愿服务队9支,依托中国志愿服务网为720余名志愿者建立线上日常管理,实现志愿者与老人之间结对互助、区域联动、定点服务。
“三工联动”的具体做法为:
一是社工驱动,发挥养老服务专业作用
以14个乡镇(街道)社工站为依托进行互联互动互补,驻站社工承担组织者、策划者等角色,社工发挥专业作用,发现和评估老人需求,引导义工开展志愿服务,指导护工开展生活照料服务,护工、义工将服务情况反馈社工,实现三工联动、互信协作、共同发展。
二是护工行动,精准服务老人照护需求
严格护工的档案建立、日常管理、业务培训等程序,创新出台《梁山县护工服务家庭困难失能、半失能老人标准规范(试行)》,开展经常化护工培训讲座,培养护工规范化开展打扫卫生、洗衣洗被、安全巡防等基本照护服务。构建起每名经济困难失能老人都有“1名社工、1名护工、至少2名义工”的“1+1+2”服务模式。
三是义工联动,志愿服务真情传递温暖
推动“智慧社工+养老服务”信息融合,依托社工、护工、义工和老人之间信息系统的联动平台,实现信息共享、优势互补、资源互配。社工联动义工开展“心灵陪伴、爱心理发、银丝合影、陪伴过节、银铃热线”等志愿服务活动,推动社工服务专业化、护工服务规范化、义工服务精细化。
二、项目成效
截至2023年10月底,“情暖夕阳”经济困难失能老年人关爱项目共家访服务经济困难失能老年人817名,拨付资金72万余元,累计出动社工、护工和义工共服务41500小时,社工链接各类社会慈善资源20余万元,经济困难失能老人的生活品质得到明显提高,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持续贡献了民政力量。《光明日报》以“山东梁山:贴心为老,守护夕阳红”为题对项目进行了专题刊发。山东电视台齐鲁频道《慈善齐鲁》栏目对项目进行了专题报道。山东省民政厅简报2023年第4期以《梁山县创新“三工联动”机制,提升养老服务温度》专题刊发了经验做法。
三、项目经验
在长期的服务实践中,社工积累并提炼出“八步工作方法”。“接纳”-把每一名困难老人都当成自己的亲人;“同理”-站在困难老人的角度思考问题;“观察”-用眼睛发现困难老人的问题;“倾听”-用耳朵倾听困难老人的心声;“互动”-用真情与困难老人交流;“记录”-用心收集整理困难老人资料;“评估”-系统研判困难老人的问题;“服务”-为困难老人提供专业化、人性化服务。同时,形成护工和义工“十个一”服务规范。一声您好:每次上门服务向老人问候一声“您好!”,送上一句真诚的祝福,让经济困难失能老人感受到服务人员的热情。一个微笑:给每位老人一个微笑,让老人感受到服务人员如亲人般的温暖,拉进与老人之间的距离。一次询问:每次上门服务都要询问老人近况,“请问您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准确了解和掌握老人最新的需求和诉求。一次谈心:坐下来静下心与老人拉呱拉家常,耐心倾听老人说话,让老人的内心完全释放。一次测量:为老人测量一次血压,并将测量情况告知老人和亲属,联动家庭医生和护士做好老人的健康促进和疾病预防。一个心愿:
收集老人的一个微心愿,并对接县慈善总会向全社会进行发布认领。一点提醒:每次上门服务,都要提醒老人和亲属注意用电用火安全,防摔防走失等安全常识。一次指导:为失能老人亲属提供免费的护理技能培训,指导亲属更好的照顾老人。一次记录:准确地记录老人的服务情况,会同社工及时将服务情况总结梳理并协助上传服务平台。一声道别:每次服务结束向老人说一声:“您多保重!大爷、大娘”,为服务画上一次圆满的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