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居家适老化改造,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促进健康老龄化发展、满足老年人对美好生活新期待的重要保障。
广东省东莞市企石镇社会工作服务站实施居家养老适老化改造项目已有近3年时间,项目通过双百社工介入家庭生活环境亟须改造的服务对象家庭,以“对接政策-甄别对象-摸清情况-找准需求-政策落实”的模式开展改造服务,让居家适老化改造更具温度、速度和满意度。
项目的改造对象主要包括居家养老、失能、特困、低保、独居、高龄、残疾等老人,自项目实施以来,已经为144名老年人完成居家养老适老化改造,改造满意度均为100%。在实施改造项目的过程中,社工也总结出居家适老化改造服务的三字诀,即“识”,甄别符合条件的改造对象;“谈”,促进多方有效沟通互动;“访”,跟踪随访改造后的实用性和满意度,实现了适老化改造“私人定制”,让居家养老不将就。
社工主动介入,从“人找政策”变为“政策找人”
部分符合适老化改造的服务对象可能因独居或久居在村落中,缺少与外界沟通,无法及时了解适老化改造相关政策,从而无法享受政策照顾。双百社工以其扎根村居、深入村居的优势,通过熟读政策,主动甄别服务对象,从以往的“人找政策”变为现在的“政策找人”,让更多有需求的服务对象享受改造政策。
一方面,结合平时入户工作,双百社工会相应地对每位服务对象的居家环境、成员关系、家庭经济等信息进行详细记录,因此在政策开始实施时,社工能够快速地将政策与需要适老化改造的服务对象精准对接,实现“你有需求,我有途径,政策落实、资源对接”。
另一方面,双百社工充分利用驻村服务“同劳动、同工作、同生活”的“三同”特色,发挥与群众、村干部“常来往”的优势,联合村民政干部甄别符合政策改造的服务对象,将社会资源有效联通,形成合力,实现政策效能的最大化,让更多的老人受益。
在推进适老化改造项目的过程中,企石镇社会工作服务站还按照服务点属地负责的原则,对需要改造的服务对象进行初步甄别,继而分点、分组入户,尤其是特困、低保、独居、行动不便的居家养老服务对象,社工通过平时服务积累已经对他们的基本情况有了全面掌握,有效提高了甄别适老化改造对象的效率。
社工还将复杂的政策以简单明了的方式告知改造对象及其家属,咨询他们的改造意愿,及时做好政策解释工作,避免出现因服务对象期望值过高,继而无法完成改造的情况。

▲居家改造后,社工协助老人熟悉辅助扶手,方便日后行走
满足个性需求,从“问题清单”变为“措施清单”
居家适老化改造可按类别分为如厕洗澡安全、室内行走便利、辅助器材配备、房屋安全修缮和安全用电改造五大类。在开展适老化改造服务3年时间里,社工始终坚持“一户一方案”,为老年人“私人定制”适合的改造方案。
由于家庭内部环境布局的不同,老年人需要改造的项目也会因人、因地而异,就好比一个简单的厕所扶手安装,百户老人有百种改造方案。所以,在项目改造前期,社工会同施工团队一起入户实地勘察,双方各司其职,发挥各自的专业性,合理制订出个性化的改造方案。社工充分发挥与服务对象建立良好关系的优势,搭建好沟通平台,促进双方良性沟通;施工团队发挥改造工程的专业性,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定制改造方案。双方根据老年人不同身体状态、生活环境,聚焦提升老年人居住环境的安全性、可行性等,围绕个性化改造目标,将一个个“问题清单”变为“措施清单”,并且综合老年人的身体状况、日常活动能力、居家环境现状、居室改造需求等因素,使“个性化”改造服务贴合老人需求,让“一户一方案”实现最佳效果。
做好协调角色,从“硬件改造”变为“暖心服务”
在宣传和推进居家适老化改造服务的过程中,社工也遇到了一些困难,比如部分老年人因施工队进入了自己的私人领域,产生害怕情绪;家属或服务对象对于改造的期待值过高,无法满足期待而产生不满情绪等。这个时候,社工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在平时入户工作中,社工已经和服务对象相互熟悉,并且建立了良好的信任关系,所以在改造过程中遇到摩擦时,社工很好地充当了协调者的角色,有效促进问题解决,加快了适老化改造进程。
在改造的具体细节方面,社工也发挥了“中介者”和“协调者”的作用,帮助服务对象一一化解难题,最终达到改造预期。如部分服务对象需要加装坐便器,但由于家庭环境布局的原因,前期没有预留化粪池,且政策规定建造化粪池并不在改造项目范围内,所以无法进行改造,但服务对象对加装坐便器的需求又确实十分迫切。社工在了解这些情况后,积极与村委会和家属沟通,协调解决建造化粪池产生的额外费用问题,最终帮助服务对象解决了如厕难题。
社工在改造服务中的作用是潜移默化的,也是不可或缺的。社工在这一次次充当“中介者”“协调者”的过程中,让服务对象对社工更加信任,对社工提供的服务更加满意。
动态服务跟踪,从“完成改造”变为“新的起点”
完成项目的改造并不等于服务结束,更多是服务的新开始。由于社工在平时工作中是最常接触服务对象的,所以经常可以在第一时间发现服务对象的诉求,进而充当沟通桥梁的作用——将服务对象的需求与相关职能部门对接,及时协助解决问题。
完成项目改造后,社工在恒常入户时会重点关注这部分服务对象,了解他们对改造项目的使用频率、满意度和便利性,及时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实现动态服务跟踪。
居家适老化改造固然便利了老年人的日常行动,但是居家安全防范意识也不能松懈。所以社工结合平时工作中的现实情况,发展出了“暖心护航”独居残障长者居家安全服务项目,旨在向社区的老年人开展居家环境安全知识学习、居家安全宣教活动,并向社区居民倡导居家安全,提升居民尤其是长者的居家安全意识。除了开展项目活动宣传提高居家安全意识,在日常走访中,社工还会协助长者尤其是独居长者培养安全防范意识,提升他们维持居家安全及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做到“硬件”改造,“软件”服务。
一次的改造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由于老年人不同年龄阶段的需求、身体机能存在差异,需要改造的项目内容也不尽相同。可能这次增加了厕所辅助扶手,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机能的持续下降,下次可能是门槛需要改造为平地,或安装洗澡椅等。社工要始终以“真诚+专业”投入适老化改造服务中,实时精确识别服务对象的需求,提供精细化服务,做老年人的贴心人。
改造一小步,幸福一大步。居家适老化改造项目不仅便利了老年人日常活动,提高了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而且让他们获得尊严,也提升了他们的居家生活质量。
更为可贵的是,通过项目改造,行动不便的老年人走出家门,活动范围不再局限于房子中。社工在日常的服务中也积极为有需求的老年人扩大社会支持网络,通过组织志愿者入户探访,促进老年人的社会交往,实现其“再社会化”,让居家养老更有温度。
作者:姚燕芳 姚锦柱
来源:《中国社会工作》2023年11月上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