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山东省社会工作联合会!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实务探索

首页 > 动态 > 实务探索

实践丨看社工站“1+1+N”模式如何织密困境儿童关爱网
发表时间:2023-12-25     阅读次数:     字体:【

近年来,山东省高密市在落实社会救助相关政策的前提下,积极搭建社工站服务平台,充分发挥社工优势,链接社会各界资源,从创新服务模式、提供专业服务、挖掘培育志愿服务队、拓展非遗文化传承渠道四方面,不断健全完善困境儿童关爱保护网络,取得了一定成效。高密市的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也被山东省民政厅确定为全省未成年人保护工作试点单位。



1.创新“1+1+N”服务模式

为补充完善困境儿童监护体系,高密市探索构建“1+1+N”的服务模式,即由1名持证社工、1名心理咨询师、数名志愿者定向帮扶1名孤困儿童。其中以持证社工为核心、心理咨询师为辅助、社区(村)志愿者为重要补充。一方面,社工以社工站为平台,与社区(村)领袖建立沟通渠道,通过招募辖区社区(村)儿童主任、村文书建立项目志愿者队伍,再由这部分社区(村)领袖带动热心村民共同参与,每月为困境儿童提供就近探访照护;另一方面,针对困境儿童存在的心理、情绪问题,社工积极链接心理咨询师开展个案介入等工作。


此外,社工还衔接教育部门建立心理咨询热线,为有需要的儿童青少年免费提供线上心理疏导、情绪慰藉等服务。截至目前,通过“1+1+N”的服务模式,已为辖区内91名困境儿童提供了200余次专业服务,不仅给予了困境儿童关爱和陪伴,还帮助他们改善了自卑、孤僻等心理问题。


2.多方联合开展专业服务

高密市各社工站充分发挥平台枢纽作用,联动多方资源,搭建起“益起护童”儿童关爱服务资源平台。依托此平台,各社工站与民政局、检察院、学校、社会组织、企业等进行合作,联合开展爱心帮扶、法律宣讲、能力提升、家庭教育等活动。如联合高密市心理学会定期开展家庭安全教育培训,撑起孩子们的“居家安全伞”;联合“宇通壹基金”以及高密市部分小学开展儿童交通安全教育活动,通过校社联动为儿童筑起一道安全屏障;联合学校开展儿童防溺水知识小课堂;联合社会组织开展儿童意外伤害预防教育,增强其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今年以来,高密市各社工站开展儿童安全知识教育、家庭教育等活动达30余次,服务困境儿童400余人次。

1.jpg

▲咸家社区社工站联动企业单位为困境儿童捐赠物资


2.png

▲咸家社区社工站社工带领困境儿童开展田园探索活动


咸家社区社工站联动爱心企业、民政局等为困境儿童捐赠物资,如衣物、学习用品等,为他们提供生活支持性服务;邀请检察官为儿童开展自我保护宣讲活动;通过组织“益童陪伴,为爱童行”活动,让困境儿童与其他孩子在田园探索中进行互动,增强他们的社交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姚哥庄社区社工站链接资源,在暑假期间为困境儿童开展“七彩课堂,爱心家教”作业辅导活动;通过开展“阳光成长之路”人际交往成长、“我是情绪的主人”情绪管理能力提升、“心中有阳光,脚下有力量”素质拓展等活动,进一步提升了困境儿童的综合能力。


3.挖掘培育志愿服务队

鉴于各镇(街)、区社会组织以及志愿者团体规模小、数量少、专业性弱等情况,社工总站在开展专业服务时,吸纳更多社会组织和志愿者来关注困境儿童群体,并在资源整合的过程中,不断提升其服务意识和专业水平。目前,社工总站已协助培育注册一家志愿服务协会——高密市青少年志愿服务协会、一家社工机构——高密市阳光绿丝带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组建了“凤城?微爱妈妈”等3支志愿服务队伍,注册志愿者人数达8000余人。


社工站通过打造“行走在爱的世界——童趣时光”项目,吸纳更多的志愿者关注困境儿童现状,共同助力辖区未成年人关爱保护工作。围绕项目进程,社工带领志愿者定期对辖区的困境儿童进行摸排调研,及时发现问题,并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帮助儿童及其家庭解决问题。如,社工联合“凤城·微爱妈妈”志愿者走进辖区儿童康复中心,与康复中心的孩子们一起做游戏,并送上衣物和教具,帮助他们健康、快乐成长。此外,社工总站还通过培训、督导等方式,逐渐完善志愿服务体系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志愿者的服务水平。



4.拓展非遗文化传承渠道

扑灰年画、剪纸、泥塑(泥老虎)、茂腔是高密“四宝”,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传承在青少年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此,社工在项目开展过程中以当地非遗文化为载体,积极发挥当地非遗文化特色,开展困境儿童非遗学习、研学、村史馆参观等主题活动20余场,参与人数达300余人次。通过发挥非遗文化的引导作用,激发困境儿童的发展动力。

3.png

▲柏城镇社工站开展非遗文化学习活动


柏城镇社工站通过开展“剪纸连接甲骨文,非遗文化活起来”活动,增强困境儿童对剪纸及甲骨文等非遗文化的自豪感和荣誉感,提升他们的动手能力。


姜庄镇社工站依托聂家庄民俗馆、艺博园等,组织困境儿童开展非遗文化学习活动,增强困境儿童对高密“四宝”等非遗文化产的认识和学习兴趣,并通过自己的行动践行非遗文化传承人的使命。


其他社工站则利用寒暑假等时间组织辖区内部分困境儿童及普通儿童“手牵手”研学活动,通过参观乡镇村史馆,培育孩子们的红色信念,进一步丰富了他们的文化生活,引导儿童青少年通过置身于实践的教育方式,增强时代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高密市各社工站对辖区困境儿童的帮扶实现了从物质救助到精神帮扶、从单一关注到多元关注、从链接资源到挖掘自身潜能的转变,不仅改善了困境儿童家庭经济条件,营造了社会关爱氛围,而且提升了困境儿童抗逆力,促进其身心健康成长。



作者:王妍 单萍 王雪静 李玲玲 杜晓梅

来源:中国社会工作,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


 
上一篇:家庭服务案例丨男主外女主内?理性沟通让夫妻重归于好
下一篇:梁建雄专栏丨母亲因女儿夜归而持续焦虑,社工用几个提问来缓解

Copyright  ©  2023-   山东省社会工作联合会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二环南路2169号山东投资大厦   电话:0531-68828012   手机:17615815852   腾云建站仅向商家提供技术服务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中国人事考试网   中国社会工作网   山东省人民政府   山东省民政厅   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   中国社会工作学会   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   中社社会工作发展基金会

 备案号:京ICP备1705295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