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访社工在调解矛盾纠纷时,会遇到各类不同的服务对象,有比较理性易于沟通的,也有比较偏激的。在遇到偏激的服务对象时,社工经常会感到棘手、彷徨,不知道该如何开展工作。其实,社工只要坚持社会工作伦理和相关原则,秉持专业初心,仍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突破。
一
疏导情绪,建立较好关系
与服务对象建立关系是社工的基本功,信访服务对象一般在遇到社工之前已经走了很多曲折路,或多次碰壁,大多情绪比较激烈,因此社工需要做好情绪疏导、给予心理支持,运用会谈的倾听、同理等支持性技巧,顺畅快速地建立良好专业关系。
二
收集信息,做好需求评估
与服务对象“聊得来”后,深入了解其信访事由的来龙去脉,并以此出发,从各个角度了解服务对象近期的工作、生活、兴趣爱好等,全面收集各类信息,不仅要了解服务对象“要什么”,还要了解“为什么要”,找出诉求缘由。社工要分辨信访服务对象是因为“正在气头上”,一定要“跟对方掰扯掰扯,你能拿我怎么样”的情绪化表述,还是多种表面、深层诉求混杂。不管何种情况,社工要梳理分析,研判服务对象本质、核心需求,并通过再次沟通予以验证。
三
释法明理,引导理性分析
与服务对象建立关系后,社工应当与其共同分析事项存在的问题,告知该事项涉及的相关法律法规,引导其依法合理维护个人权益。社工可以通过帮助信访服务对象分析事项的相关问题,进一步与其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引导其重新构建合理恰当的心理预期,从而有利于推动事项化解。
四
发掘动力,转换思维重心
社工如果通过分析评估,得出服务对象诉求并非“一时之气”,而是个人认知的结果,应当在前期释法明理的基础上进行再次引导。进一步加工收集到的服务对象的生活、工作等信息,研判服务对象内心的原驱力,引导其回归初心、关注个人内心向往和追求生命中有意义的事,转变认知重心,促进服务对象“不合理诉求”的调整。
如服务对象因与物业纠纷,“公报私仇”故意找出一些问题要求相关部门处罚物业,但缺乏相关法律依据。社工通过收集信息,了解到服务对象入住该小区是来安享晚年的,是看中小区所在的山海环境,因此社工引导服务对象关注“初心”,避免与物业因一些小事情持续产生纠纷,使晚年生活不顺畅、不开心。
五
链接资源,寻找替代方案
信访服务对象坚持“不合理”诉求,经多层引导依然无法促进调整或改变,此时,社工可以链接各种资源,并提出比服务对象“不合理诉求”更加优化的方案,以“合理”代替“不合理”,以“需求匹配”代替“难以实现的诉求”。
如服务对象举报公司提供的食用油和水不干净导致其患尿毒症,并违法辞退员工,要求相关部门查处并给予处罚。社工介入了解后认为其诉求难以实现,并提出“帮助调解劳资纠纷+申请救助+链接资源接续社保”的建议方案,经过分析后服务对象非常认可,接纳了社工的建议。
面对不理性的信访服务对象,社工除了要有耐心,不被其情绪左右和带偏外,更要擦亮双眼,探寻信访服务对象“不合理”诉求背后的真实需求。
作者:姜坤德
单位:深圳市社联社工服务中心
来源:中国社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