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东城街道辖区面积192.8平方公里,服务人口27.8万人,下设30个城市社区、1个农村社区、1个商贸园区和5个行政村。2021年7月,东城街道率先建成全市首家街道社会工作服务站,按照“一年强基固本、两年完善服务、三年提升效能”的思路稳步推进,实现社会工作与民政工作深度融合,全面提升了民生服务质量。2023年,东城街道社工站先后获评省级、市级示范站。
一、夯实基层基础,民生服务更有力度
一是阵地建在家门口,实现服务群众“零距离”。按照“资源整合、融合发展”原则,街道创新“五站一中心”运行模式,即社工站、救助站、未保站、慈善工作站、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和社会组织党群服务中心融合发展,实现一站多用、一工多能。以片区为单位,打造10个社区社工室。盘活网格微阵地,延伸N个社工服务点,实现社工站点全覆盖。
二是人才队伍配齐全,确保专业运营“有支撑”。街道社工站配备站长1人,副站长3人,专业社工4人,搭建科学合理的组织架构,进一步增强社会工作的凝聚力和领导力。社区社工室配备“1+2+1”人员架构,即1名社区党委副书记任负责人,2名东城持证社工,1名兼职专业督导,保障专业化水平。培育持证社工190人,以及齐鲁和谐使者、东营和谐使者,相应提高薪资待遇,专业化、职业化程度稳步提高。成功举办全市首家“社工技能创新大赛暨优秀社工项目路演”,提升社工专业服务能力和水平。
三是常态长效管起来,推动平台“提质效”。常态机制为编制《东城街道社工站制度、流程、标准汇编》,完善人员、项目、服务、财务以及档案管理等多项制度,保障常态运行。长效机制则采用“开发区主体购买+街道补充购买”方式,区级购买致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街道购买社会组织联合会服务,将站室建设、项目购买、运行经费统一纳入街道财政预算,三年累计列支460万元,确保社工站运行资金稳定有力。
四是专业督导用起来,培训赋能“促提升”。街道社工站聘请10名专家教授组成督导团,开展陪伴式、日常化督导。2023开展项目督导10次、专题督导8次,累计培训30余次。
二、做优专业支撑,兜底保障更有温度
聚焦“一老一小、一困一残”特殊群体,打造“爱满桑榆 情暖夕阳”“益路童行 静待花开”“解难纾困 让爱回家”“微光成炬 与梦同行”四大服务品牌,开展个案服务13个、小组服务18个,社区活动300场,惠及8.3万余人。
一是搭建益老支持平台,实现“爱满桑榆 情暖夕阳”。建立探访关爱机制,成立“金水大妈”“金湖红嫂”等30支为老志愿服务队,开展入户陪伴服务3000余人次。其中,金水社区社工室“早安金水”为老服务项目,为69位高龄独居老人,开展“入户陪伴”、“窗帘之约”“过集体生日”“结对帮扶”等服务,赋能社区养老工作;搭建老年人社交平台,开展“守护记忆 安享银龄”社区老年人认知障碍预防小组、串珠兴趣小组,强化老年人情感支持网络。开展定制化帮扶,社工站链接眼科、口腔等20余家医疗资源,定期为老年人提供义诊服务;开展防诈骗讲座10余场,切实维护了老年人人身和财产安全。
二是构建益童服务体系,实现“益路童行,静待花开”。救助型服务:开展“静待花开”项目,为20名困境儿童开展监护评估、精神慰藉、心理疏导等关爱帮扶服务;特色型服务:链接专业机构,开展0-3岁“童萌亲子园”早教服务,“小时光课堂”、“社区筑梦师”等项目,同时,链接团市委12355青少年服务台资源,提供社区未成年人权益保护服务,护航儿童健康成长;发展型服务:开展孤困儿童公益研学等活动,为困境儿童圆梦。
三是开展困难群体救助帮扶,实现“解难纾困 让爱回家”。实行“荧(营)光行”行动,针对困难群体,实施分类建档机制,全年累计探访困难群众2200人次。开展“社会救助帮扶”惠民政策进小区活动,发放回收社会帮扶工作满意度调查问卷1500份。开展“慈善荧光跑”“圆梦微心愿”“寒冬送温暖”等帮扶活动200余场,打造“社会救助共同体”。
四是实施残障群体关爱服务,实现“微光成炬 与梦同行”。采取“社工+社区(村)残协专职委员”联动模式,对残疾人入户访视实现全覆盖。链接东营市残疾人康复服务中心,定期组织康复训练,为残疾人提供专业服务。孵化星辰残疾人社会服务中心,提供残疾人就业、社区康复、日间照料、技能培训等服务。
三、突出特色优势,社区治理更有效能
一是全面打造“集成性”平台。依托街道社工站,将社会救助、养老服务、未成年人保护、社会事务、基层治理、社会组织、公益慈善等7大类购买服务项目高效整合嵌入社工站平台统筹,同时协调工青妇、残联等群团组织下沉服务向社工站集成,全面构建起基层民政综合服务平台。
二是有力整合“五社联动”资源。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立志愿者管理体系,成立志愿服务队91支,实现“社工+志愿服务”联动;连续举办四届“社区社会组织微创投”大赛,征集居民金点子500余个,推动338个项目实施,实现“社工+社会组织”联动;成功探索社工站运营“慈善空间”新机制,成立全省首支街道级社区基金,出台全省首个街道级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发展社区慈善事业,实现“社工+公益慈善”联动。
三是多元治理效能显著提升。街道社工站通过激发各方优势,有效改变了基层服务“碎片化”“表面化”特征。截至目前,累计吸纳培育社会工作专业人才190名,发展社区社会组织461家,链接辖区资源717种,接受社会慈善资金300余万元,联动4.9万名志愿者,开展社区慈善基金项目102个,惠及5.3万名辖区居民。
街道社工站经验做法先后被《中国社会报》《中国社区报》《人民日报-民生周刊》《央视网》等国家级媒体报道20余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省民政厅、省社协将东城街道社工站纳入全省十大优秀站点广泛宣传推介。
下一步,东城街道社工站将继续致力于在兜底保障民生、增进人民福祉、助力社区治理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让更专业、更精细、更高质量的社工服务惠及到每个居民,共建人民群众满意的幸福家园。(张欣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