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多年的实务督导,时常发现新手一线社工苦于找不到合适的个案,即使找到,又无法很好地识别个案工作中能够真正回应的问题和需求,难以明确、聚焦服务目标;且在个案服务中缺乏对问题的轻重缓急、难易程度进行排序,忽视理论和技巧在个案中的作用;
同时,存在计划、对策赶不上变化,服务效果不明显或反弹,甚至到最后个案没有一个能够高度概括服务内容的主题名称,以至于很多社工遇到个案就产生畏难情结。
基于此,本人不断探索、总结经验,归纳了个案服务“十步法”,即:一找、二识别、三明确、四排序、五理论、六技巧、七评估、八结案、九提炼、十觉察,以此期望能够为广大新手一线社会工作者提供参考、借鉴。
一、善于找到个案对象
在我国,尤其是中西部社会工作起步较晚,社会知晓度仍较低,有问题、需求的个人或家庭不一定知道社工、信任社工,坐等服务对象主动上门寻求帮助的现象较少。
因此,为了更好的主动回应、满足服务对象的问题、需求,这往往需要社工善于找到个案服务对象。
然而,在个案实务中,易容被社工发现,或容易转介给社工的,或服务对象有需要社工的,常常是那些因常年累月导致的“治疗性个案”,这一开始就让新手社工啃硬骨头,难免举步维艰。
但是,往往基于个案指标等因素考虑,则出现了另一个新的方式,即“一般咨询性服务”替代个案工作服务,无形中将个案服务简化。
建议:社工打开思维,在保持个案工作原味、实效的基础上,可以先易后难,开始阶段多发掘自己能够胜任、擅长的个案,如开展思想教育引领、情感支持陪伴、心理减压疏导、关系沟通协调、行为习惯矫正、资源链接整合等不同类型的个案。这既“找到”了个案,又发挥了社工当下最大的效能。
二、识别个案问题、需求
在接案、预估阶段,我们常常了解到服务对象的许多问题和需求,这时社工容易“热心肠、全盘接收”,但最终能够提供的支持又很少,导致草率结案,或一直无法结案。
建议:社工既需要心中有服务对象,也需要综合自身能力、机构资源等对问题、需求进行识别、分流。识别服务对象真正的问题、需求,分流或者暂停那些社工能力范畴之外的问题、需求。
譬如:服务对象提出离婚后财产分配问题,一方面可能需要社工就其反馈的问题链接或者转介给相关的法律援助中心;另一方面如果社工就其离婚后财产分配问题给予不了支持,但或许这个问题本身就不是服务对象真实的、最迫切的需求,而可能是因夫妻关系、婆媳沟通存在问题所导致,那么后者将作为社工识别到真实需求,以此开展对应的服务。
三、明确个案服务目标
关于个案服务目标,实务中开始阶段容易出现社工自己订立目标,或者出现目标过低或过高等现象,服务过程中则容易偏离服务目标等问题。
首先,问题是服务对象的,则目标的订立也应当尊重服务对象,与案主进行充分沟通、商讨,共同明确目标;且制定的目标需符合实际,可预知实行的。
其次,个案目标不宜太多,应尽量聚焦主要问题给予服务;此外,在服务过程中,社工应保持清晰的头脑,避免被服务对象带偏,陷入无效或者收效甚微的泥潭中。
四、问题轻重缓急难易排序
优先排序理念不仅是基于服务对象本身问题的考虑,同时也有利于我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分清辅助服务和根源性服务策略。
制定服务计划不仅仅是找到服务对策,在计划中还需根据问题的轻重缓急和难易程度,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树立首先解决什么、其次解决什么、最终解决什么的服务思路。
比如:危机个案中,社工需首先识别危机、隔离危险源,避免伤害继续进行,而注入希望则可放在稍后的环节中;而对于一个沉迷网络游戏的个案,社工首先可能需要建立关系、发现服务对象的优点,而不是直接说教式或批判式介入。
五、选用理论做支撑
在实务督导中发现许多新手一线社工做个案主要凭自己的经验、感觉,容易忽视理论模式的运用。
其实,在社工三大直接服务方法中,本人认为个案工作是最需要理论模式,不仅体现在原因分析阶段,而且在介入服务措施中理论模式的运用也非常重要。
因此,作为一名社工,首先应熟知相关理论模式,如:危机介入模式、心理社会治疗模式、行为治疗模式、叙事治疗模式、家庭治疗模式、ABC理性情绪治疗、人本主义、优势视角、资源整合视角、社会支持理论等;
然后根据案主的实际问题、需求,选择有针对性的理论进行分析、介入服务,这将提升我们做个案的能力,更加有逻辑、有深度的提供个案工作服务。
六、个案技巧演练与运用
关于个案技巧方面,常见的问题则是个案服务中看不到方法技巧的支撑,在个案套表记录中口语化、流水账式的呈现较多,专业性不突显。
究其原因,要么是新手社工本身心中就没技巧,要么是虽然学过,但没有内化,在实践操作中习惯性的社会大众化表述和记录。
其实,个案套表中的计划、服务记录体现的是一种专业服务思路,内化后的方法、技巧在服务中潜移默化的运用将有效保障服务效果。
因此,首先不断学习、积累个案技巧则非常重要。
如:倾听、同理、真诚、非批判等在建立关系过程中如何体现,以及自我披露、询问、反应、重复、解释、具体化、面质等技术在沟通中如何恰当实时的运用;其次,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要想在实际运用中内化方法、技巧,那么模拟演练则是提升该项能力的有效方式。
此外,在个案服务记录不等于聊天记录,精简用语、突出重点,且可将一整段话凝练出一句话放在段落最前面,减少他人的阅读加工成本。
七、动态评估服务过程
在个案工作过程中,由于服务对象和周围环境处于不断变化中,因此原来的计划可能遇阻,也可能出现新的问题和需求,因此动态评估服务过程则非常有必要。
个案社工不仅需要埋头实干,同时也需要动态性的抬头评估服务进度、服务目标、服务投入与产出等重要内容,根据实际变化及时调整好相应的策略。
当然,这里的动态评估调整,不等于随意性的变动服务主线,仍然应该时刻保持清晰的头脑,聚焦服务目标,克服各种困难,努力取得服务实效。
八、结案巩固服务成效
个案结案阶段最重要的任务是“巩固服务成效”。
无论是后期调整服务时间频次,还是做离别情绪处理,都是为了防止问题反弹,从而进一步巩固服务成效。
社会工作以“助人自助”为核心价值理念,从做计划,到服务过程介入,都应鼓励服务对象多参与,努力让服务对象实现自我成长、自我改变,这个目标的实现在结案巩固成效阶段显得尤为重要。
九、提炼个案服务主题
在当前的个案服务主题名称中,多直接以张XX,王XX来称呼,或者为了更好的体现保密原则,直接用一个化名代替。
这其实仅仅是做了第一步处理,为了通过主题名称就能够一目了然的知晓该个案主要的服务内容,用了什么理论、方法进行的服务,属于什么类型的服务,这就需要我们做好个案主题名称提炼工作。
通常个案主题“取名”建议范式为:理论/模式+个案服务领域/对象+服务内容,如:“社区照顾模式下高龄独居老人情感支持个案、人本主义视角下涉罪未成年人认知行为矫正个案”。
此外,还可以直接提炼服务内容为主标题,然后加上服务领域/对象/类型等作补充、聚焦说明,如:“走出离婚困境,树立自我人生——婚姻家庭辅导咨询个案、“心若向阳,自会盛开”休学困境儿童社会支持个案等。
当然,形成个案主题名称既可以是结案后再加工提炼,也可以是开始阶段就争取凝练出主题,与服务目标、服务计划等互为支撑、融会贯通。
十、在自我觉察中成长
自我“觉察”贯穿于服务整个过程,无论是开始的学习积累阶段,还是实践服务过程中,以及最后的总结阶段,都离不开自我觉察。
对于新手一线社工,必然少不了知识的积累,尤其是面对特殊人群的服务,为了较少或避免造成二次伤害,我们首先就得做好自我觉察、自我学习成长。
其次,在敢于实践中须做到自我觉察,清晰而迅速的时刻觉察自己的言行举止,如有需要则及时修正、调整。
最后,则是服务结束后,须善于做自我总结反思,认识、发现服务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不足,然后继续学习、改善,再实践,实现良性前进。
结语
社工对待每个服务对象须个别化,因此我们的实务经验也需处于不断积累、更新中。
上述个案经验“十步法”主要来源于本人过往的督导和培训中,属于阶段性经验总结,期望新手社工从优势视角的角度,吸取其好的方面,以便促进自我成长;与此同时,本人也将一如既往的不断学习、实践、积累,争取今后有更多的领悟,更优质的经验进行分享。
来源:社工客